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01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双排桩支护结构挠曲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假想剪切滑裂面,将双排桩支护结构人为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对各部分分别进行受力和变形分析。滑裂面上下两部分分别采用体积比例法和“m”法求解土压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段桩体的挠曲微分方程。根据各段桩体端点在几何变形和内力上的连续性关系以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可得到各段挠曲微分方程的解。有了各段的挠曲方程的解以后,可以用求导的方法求出双排桩各点的变形及内力情况。  相似文献   
42.
一种新型锚杆扩孔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新型锚杆扩孔技术,适用于第四系土层及单轴抗压强度≤3.0MPa的岩层,已成功应用于若干实际工程并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43.
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莫海鸿  梁松  杨医博  陈尤雯 《水利学报》2005,36(7):0876-0879
本文介绍了提高混凝土抗海水腐蚀能力的技术措施,通过对这些技术措施的分析比较和试验研究,采用低水胶比、掺加大掺量矿渣微粉以及高效减水剂,研制出了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下,其氯离子渗透深度只有普通混凝土的25%,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至少为普通混凝土的3~4倍。文中简介了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在一些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出了大掺量矿渣微粉抗海水腐蚀混凝土设计和施工的原则。  相似文献   
44.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and-flow 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of Guangzhou Zhoutouzui variable cross-section immersed tunnel, a kind of sand deposit-detecting method was devised on the basis of full-scale model test of sand-flow method. The real-time data of sand-deposit height and radius were obtained by the self-developed sand-deposit detector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ng method is simple and has high precision. In the use of sand-flow method, the sand-carrying capability of fluid is limited, and sand particles are all transported to the sand-deposit periphery through crater, gap and chutes after the sand deposit formed. The diffusion range of the particles outside the sand-deposit does not exceed 2.0 m. Severe sorting of sand particles is not observed because of the unique oblique-layered depositing proc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gap and chutes directly affect the sand-deposit expansion, and the expansion trend of the average sand-deposit radius accords with quadratic time-history curve.  相似文献   
45.
三维排架渡槽中水的调频液体阻尼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轶  莫海鸿  杨春 《水利学报》2005,36(9):1115-1120
本文分别采用任意拉格朗日一欧拉有限元方法和附加质量法分析三维梁式排架一渡槽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渡槽中的水体对排架一渡槽结构体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渡槽中水体的大幅晃动作用对渡槽结构体系起到了调频液体阻尼器类似的减震作用,且水体的晃动作用越强,水体对结构的这种减震作用越强,渡槽中水体大幅晃动产生的减震作用随结构自身特性和外激励不同而不同。文中建议,在渡槽结构的抗震设计中,不应忽略水体大幅晃动对渡槽槽体和下部支撑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6.
感谢平扬先生对“基坑支护桩结构优化设计”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的浓厚兴趣与关心。就你所提出的疑问 ,现答复如下。( 1)将圈梁作为安全储备 ,可能使得支护桩偏于不安全。以悬臂支护桩为例 ,不考虑圈梁约束 ,以非开挖侧单侧受拉为主 ;考虑圈梁约束 ,就象悬臂梁变为一端固定 ,一端有弹性支座的梁 ,开挖、非开挖侧均有部分区域受拉 ,而多支点支护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 ,这里不详细讨论。显然 ,以不考虑圈梁效应的计算结果对支护桩进行配筋 ,除非是对称配筋 ,否则开挖侧抗弯不一定安全 ,二者的具体计算数值偏差 ,则要视具体工程实际而定。( 2 )公式中的效应系数结合增量法计算。正如平扬先生在问题 (  相似文献   
47.
多支点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地层损失法和杆系有限元增量法弹塑性分析相结合 ,协调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计算。对多支点支护结构 ,通过变形曲线面积积分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并运用复合形法实现优化计算 ,求出满足目标要求的最优开挖与支撑工艺。文中两个典型实例有力地体现了该模型的技术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8.
广州某深基坑的周边场地条件复杂且情况各不相同,仅采取某一种支护形式无法很好地解决支护问题。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才能使该基坑支护结构具有既安全、经济又方便施工等优点。本文介绍该深基坑支护结构是如何因地制宜设计的,为地质条件复杂且市区场地限制等的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9.
孔隙水压力测试和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几种常用的孔压计封孔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孔压计封孔技术,并在广州南沙一真空预压加固软基工程中进行对比试验。实测结果表明,采用传统塌孔方式封孔埋设孔压计难于封堵,上下孔压计容易连通,不同深度的孔压差几乎一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采用新的封孔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孔压计上下连通,不同深度的孔压差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测试结果较为准确,且施工方便,孔压计定位准确。同时,还分析土体压缩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土体压缩和地下水位变化越大,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就越大。土体压缩和地下水位变化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可达20kPa,因此在研究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或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布模式时,须扣除因土体压缩和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值。  相似文献   
50.
营运期地铁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三维动力有限差分法,考虑接缝、管片分块和软土地层等因素,对广州地铁四号线埋置于深厚软土地层之中的盾构隧道在地铁营运期间动力响应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考虑管片接缝与否2种计算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列车动载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自底部向顶部逐渐衰减,强烈区主要集中在下半部。管片环动力响应与接缝分布有关,临近接缝部位的动力响应值比远离接缝部位的动力响应值要大些。隧道基土动力响应强烈区主要分布于贴近管片环外围的一定范围内,越接近管片环、愈接近隧道底部,基土动力响应愈为强烈。地层动力响应由隧道壁往外快速衰减,受振区主要集中在距隧道中心约2倍隧道直径范围的近域地层内。当针对管片衬砌结构本身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若把管片衬砌当整体考虑则会引起较大误差,故应考虑管片接缝;当针对地层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可不考虑接缝而把管片衬砌当成整体考虑,由此带来的误差在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