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篇 |
综合类 | 21篇 |
化学工业 | 41篇 |
金属工艺 | 23篇 |
机械仪表 | 67篇 |
建筑科学 | 64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7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26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无线电 | 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0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产系统设计包括确定生产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详细的设备平面布置。本文叙述生产系统设计过程及其与计算机辅助制造有关的其它方面。文中扼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选择生产系统与平面布置,并讨论了将这些项目纳入一种通用计算机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34.
蔡建国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1985,(1)
A、浅释生产流程分析法 (PFA法) 生产流程分析法是推行成组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这一方法被错误地作为与分类编码系统相对立的方法而被排斥,或者断章取义地把完整的生产流程分析法中的一个分析阶段说成是生产流程分析法。 英国J.L.Burbidge教授当时提出这一方法,确是为了不用分类编码系统而实施成组技术的。因为当时要制订一个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用的分类编码系统,是费时、费力并且还要花 相似文献
35.
1989年,当刘真平主动要求到滨海闸管理所工作时,曾经有人断言,不出两个月他就会打调职报告。不但因为滨海闸坐落在全县最偏僻荒凉的海边小渔村头罾,已处于半瘫痪状态,而且还因为刘真平曾两次患肝炎,身体虚弱,不宜再过度劳累……然而9年过去了,人们发现刘真平不仅留了下来,而且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执著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当年以脏、懒、穷出名的闸管所脱胎换骨成了一个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6.
在含沙水流中运行的水斗式水轮机,分水刃和缺口是斗叶上最容易受到磨损变形的部位。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水-气-砂三相流进行非定常计算,研究分水刃高度下降对流态及泥沙磨损的影响,以及分水刃高度、缺口深度变化对转轮外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水刃高度下降会对流线产生影响,在进水侧区域诱发旋涡和湍流,致使流态紊乱,水力损失增加,从而造成转轮外特性下降。当分水刃高度下降2、5、10mm时,转轮的效率分别减少了0.22%、0.66%、5.98%。分水刃高度下降造成的斗叶型线变化,会影响泥沙颗粒对斗叶内壁面的磨损情况。分水刃下降的高度越大,分水刃区域的磨损越严重、磨损范围越大。缺口深度增加会减小斗叶工作面面积,造成转轮外特性下降。尤其是当缺口深度增加10mm时,效率降低了15.37%,转轮效率低于70%,在这种工况下运行,对射流能量的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37.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是利用流体在临界点附近所具有的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物质提取分离或提纯的高新技术,通过国家“八五”期间的攻关,现已走向工业化阶段。对于用一般传统分离方法难以解决的大分子量、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对于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拱形张弦胶合木梁结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拱形张弦胶合木梁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进行了5榀张弦胶合花旗松木梁的张拉试验,活荷载全跨、活荷载半跨布置基本组合加载试验,以及活荷载全跨布置下极限承载力试验,分析试件关键点的位移、应变和拉索内力,观测了试件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张拉试验中拱形木梁反拱值主要取决于拱跨比和初始预拉力。全跨活荷载加载试验中,跨中最大挠度达到木梁跨度的1/250~1/330。在张弦木梁的承载力试验中,跨中受拉区发生脆性劈断之前,跨中位移和应变与加载点荷载基本呈线性关系,跨中最大位移达到木梁跨度的1/60~1/70,花旗松的屈服压应变约为0.5%,极限拉应变约为0.45%;木梁在整体破坏时,跨中最大挠度达到木梁跨度的1/41~1/45,极限压应变约为0.9%,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性能;提高拱跨比或垂跨比,均能适当提高拱形木梁的承载力;增大木梁截面积对木梁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39.
40.
一、引言 成组技术是利用零件之间固有的结构工艺相似性,通过归并成组,从而使生产合理化的一种现代制造哲理。所谓归并成组,便是零件分组。因此,划分相似零件组尤其是划分工艺相似零件组是成组技术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生产单元是实施成组技术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