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6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超低温混凝土降温回温曲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混凝土超低温性能的降温装置超低温冰箱和超低温加载箱的构造及性能,利用该设备进行了混凝土试块降温、回温曲线的相关试验。试验证明:使用该设备完全可以完成对超低温混凝土的降温工作(可降温至-180℃);混凝土的降温速度随试块体积的增大和内外温差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2.
以平播为主体的机械耕作制度,存在着机具压力重、机型杂、配套投资、大耕层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所以采用深松作业。深松一般是指深度在180mm以上的松土作业。文中设计了深松施肥铲,并对其结构及受力分析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3.
自复位剪力墙是通过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制墙板与预制墙板/基础连接成整体,其震后恢复能力良好。通过1个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和3个自复位剪力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自复位特性及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浇剪力墙相比,自复位剪力墙震后残余变形较小,破坏轻微,易于修复;自复位剪力墙滞回曲线捏拢明显,滞回环呈旗帜形;随着弯矩贡献比的增大,试件的自复位能力逐渐提高,但耗能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4.
开展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筋-混凝土试件的拉拔试验,考虑混凝土强度、CFRP筋直径、黏结长度、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分析了极地低温对CFRP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与常温相比,极地低温降低了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但在18~-8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其黏结强度并非呈现单一趋势的变化规律;随着CFRP筋直径和黏结长度的增加,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呈降低趋势,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增大保护层厚度将提高其黏结强度;极地低温条件下CFRP筋与混凝土的黏结界面趋于脆性,易发生突然且随机的界面破坏,而不易发生混凝土的劈裂破坏.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电极压力、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脉冲回火对1 000 MPa级高强结构钢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压力和焊接电流增大,接头熔核直径均表现为先增加而后减小的特征;在电极压力为2.8 kN和焊接电流为8.0 kA时接头产生飞溅;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接头熔核直径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电极压力3.4 kN、焊接电流7.5 kA、焊接时间为16 cyc时,接头熔核直径较大,马氏体组织较为细小,硬度较高,此时接头承受的拉剪力可达13.0 kN,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经过1次脉冲回火和2次脉冲回火后接头承受的最大拉剪力分别为13.8 kN和14.2 kN,相较于未脉冲回火的点焊接头分别提高了6.15%和9. 23%。  相似文献   
76.
对6根青白石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研究,重点研究古建筑所用石梁的受弯破坏形态、沿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荷载挠度曲线和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石梁受弯破坏形态为完全脆性破坏,其受弯承载力存在一定离散型;石梁断裂破坏前,纯弯段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的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素混凝土受弯承载力和石材抗折强度提出石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7.
<正>一、立项背景我国既有建筑量大面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大部分既有建筑面临着安全性差、能耗高、室内外环境较差、生态建筑材料使用较少等问题。对既有建筑实施综合改造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工作起步较晚,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综合改造技术集成体系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8.
谢剑  陈玉洁  孙雅丹 《硅酸盐通报》2021,40(12):3945-3955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因为其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耐久性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结构修补用材料之一。同时,UHPC与普通混凝土(NC)之间的界面黏结性能,是影响UHPC在混凝土加固修复工程中应用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针对严寒环境,本试验对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以下简称UHPC-NC)黏结试件开展-60 ℃的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冻融循环后试件的宏观形态变化、质量变化率。通过黏结强度试验,获得界面的黏结强度以及相应的界面破坏模式。试验主要分析-60 ℃冻融循环对UHPC-NC试件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以及界面的不同处理方式(钢丝刷刷毛、高压水射流冲毛及劈裂)对抗-60 ℃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同时,对冻融作用下UHPC-NC试件的界面损伤机理进行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60 ℃冻融循环对UHPC-NC试件黏结强度有较大影响,劈裂组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在经历10次、15次、20次冻融循环后分别下降为界面黏结基准强度的72.94%、55.62%及44.33%,界面黏结强度呈现先急速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界面粗糙度越高,界面的剩余黏结强度越大,经历20次冻融循环后,劈裂组试件的剩余黏结强度为高压水射流冲毛试件的2.03倍。  相似文献   
79.
谢剑  崔宁  姜晓峰 《硅酸盐通报》2018,37(8):2367-2371
通过冻融循环前后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表观及微观现象的改变揭示了其超低温冻融循环损伤机理.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抗冻剂和引气剂分别对混凝土超低温抗冻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1)循环最低温度越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结构劣化越严重,抗压强度降低越显著;2)混凝土超低温冻融循环损伤主要是由混凝土内部水结冰所致,在降温过程中,其体积膨胀对孔隙壁产生冻胀压力,使得孔隙逐渐增大、连通甚至出现裂缝,内部损伤逐渐累积使结构变得疏松;3)与抗冻剂相比,引气剂对混凝土超低温抗冻性的改善效果更好;4)抗冻剂和引气剂掺量分别不应大于水泥质量的5%和0.03%,两者在低温下的掺量宜为2%和0.02%~0.03%.  相似文献   
80.
混凝土结构已应用于低温、超低温环境领域,而当前对超低温下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很少,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考虑循环次数、循环时的最低温度、水胶比及外界环境湿度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立方体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试验及砂浆残样的SEM扫描电镜试验,探究超低温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及损伤的微观机理。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较常规冻融循环,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有更不利的影响,且随温度的降低,水胶比的提高,损伤有加大的趋势;相应地,SEM电镜试验下混凝土砂浆孔径增大,材料变得更疏松,从机理上解释了强度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