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调整透水混凝土设计孔隙率及骨料级配,配制透水系数大于0.5mm/s,抗压强度等级C15、C20、C25、C30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可以通过振动坍落度及振动扩展度定量测试,C30强度等级透水混凝土振动坍落度85~100mm,振动扩展度175~190mm。  相似文献   
22.
结合济南市及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对可能影响干混砂浆质量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干混砂浆生产过程质量与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大掺量粉煤灰-矿渣粉对普通干混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在50%~80%时,砂浆和易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抗压强度和拉伸粘结强度随着复掺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掺加胶凝材料总用量6%~8%的脱硫石膏,砂浆和易性变化不大,但可显著提高大掺量粉煤灰-矿渣粉干混砂浆的抗压强度及拉伸粘结强度,砂浆收缩率降低10%以上,抗碳化能力提高,体积更稳定。  相似文献   
24.
李超  刘福田  董全文  谢慧东 《混凝土》2011,(3):75-76,95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各项性能试验研究,确定再生骨料在非泵送混凝土中的合理掺量,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通过试验再生粗骨料代替天然粗骨料,其掺量提高到80%,混凝土各种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设计孔隙率、可分散乳胶粉、硅粉、砂率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正交试验影响,结果表明设计孔隙率、可分散乳胶粉、硅粉、砂率等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影响正交试验优化配合比分别为A1B2C2D2和A4B2C2D1;设计孔隙率在15%、20%、25%、30%时,透水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可以达到C25、C20、C10、C5;透水混凝土水胶比随设计孔隙率增加逐渐降低,但可分散乳胶粉、硅粉及砂率对需水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介绍人工砂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人工砂质量控制的措施,混凝土使用人工砂,应根据人工砂质量状况,合理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27.
混凝土结构开裂现象一直威胁着建筑物/构筑物的防水性、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常引起结构设计、混凝土拌和物制备供应和施工养护人士的争论,因此一直是材料、施工和设计等人员讨论和研究的热点.目前,虽在致裂因素的分析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开裂问题不仅未得到有效根治,相反却有越演越烈之趋势.本文从混凝土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等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混凝土结构体产生裂缝的危害和原因,并提出了由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人员联手防治结构开裂的综合措施.最后还对采用掺加膨胀剂和纤维的措施改善混凝土抗裂性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膨胀剂和纤维的选择与应用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采用当地常规原材料,通过试验分析了粉煤灰、矿渣微粉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粉煤灰、矿渣微粉,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粉煤灰、矿渣微粉的复合使用,可进一步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效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29.
高性能混凝土掺粉煤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弹簧土中掺入粉煤灰,可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缓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及密实性。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灰石粉对水泥-粉煤灰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耐久性能(抗水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EDS和孔结构微观分析仪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应用于水泥-粉煤灰混凝土,不仅可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而且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