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1篇 |
免费 | 405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82篇 |
综合类 | 442篇 |
化学工业 | 792篇 |
金属工艺 | 301篇 |
机械仪表 | 474篇 |
建筑科学 | 635篇 |
矿业工程 | 324篇 |
能源动力 | 180篇 |
轻工业 | 903篇 |
水利工程 | 214篇 |
石油天然气 | 291篇 |
武器工业 | 68篇 |
无线电 | 58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0篇 |
冶金工业 | 257篇 |
原子能技术 | 60篇 |
自动化技术 | 6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212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233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232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318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311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232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95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63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52.
提出了一种对经符号成形的数字通信信号进行调制方式自动识别的方案,该方案将数字已调信号的瞬时特征与功率谱特性相结合,设计了一组对信号信噪比不敏感的特征参数。通过提取经升余弦滤波成形的2FSK等六种常用的数字调制信号的5个特征参数,分别采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调制方式自动识别。仿真表明,当信噪比为11dB时,采用决策树分类器对除2ASK外的5种信号的识别率在95%以上,神经网络分类器此时对所有信号的识别率达到了98%以上,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潇洒走一回——挡不住那份诱惑
今年组织IBC参观和欧洲专业考察.遇到特殊形势:分别在广州.香港等地办妥申根签证的多位团员.各因自身情况,难以同步参与预设行程。将一个团化整为零再委托旅行社“地接”.显然是很不经济的。另一方面.我“抵御”一个巨大诱惑已有好几年了:退休后同是定居上海的两位校友——我在上海读中学时最要好的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对NTD氢区熔单晶硅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等时退火,采用Hall电学方法测量了电阻率、迁移率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红外吸收技术测量了单晶硅氢区熔退火前后及NTD氢区熔单晶硅不同退火温度下与氢、辐照缺陷有关的红外振动吸收峰变化,对辐照缺陷的退火行为进行了探讨.实验证实NTD氢区熔单晶硅在150~650℃范围内等时退火具有显著特点:在500℃下退火,出现电阻率极小值,即出现浓度很高的过量浅施主;P型向N型转变温度为400℃,迁移率恢复温度为500℃,载流子恢复温度为600℃,均明显低于NTD氩区熔单晶硅转型温度及迁移率和载流子恢复温度,这与氢积极参与辐照缺陷相互作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8.
热退火γ-Al2O3/Si异质结构薄膜质量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真空MOCVD外延技术,利用TMA(Al(CH3)3)和O2作为反应源,在Si(100)衬底上外延生长γ-Al2O3绝缘膜形成γ-Al2O3/Si异质结构材料.同时,引入外延后退火工艺以便改善γ-Al2O3薄膜的晶体质量及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在O2常压下的退火工艺可以有效地消除γ-Al2O3外延层的残余热应力及孪晶缺陷,改善外延层的晶体质量,同时可以提高MOS电容的抗击穿能力,降低漏电电流. 相似文献
59.
谭元戎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2,(1):50-51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不被窃取,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取和修改。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