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结合武汉长江隧道等水下盾构隧道工程,对水下盾构施工合理覆盖层厚度、盾构类型及关键参数确定进行了分析.对水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如开挖面稳定技术、预防泥水喷发技术、防止隧道上浮技术、盾构姿态控制技术、长距离掘进及盾构水中对接技术、盾构始发与到达技术等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2.
数码电子雷管在城镇浅埋隧道减振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物密集且部分建筑物抗震性能差的城镇地区地下,进行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施工,只有采用减振控制爆破技术才能使地表建(构)筑物免受爆破振动的危害。以重庆在建的渝利铁路长洪岭隧道下穿江池镇区间为工程背景,针对地表民房密集、房屋抗振等级低,爆破控制标准要求严格,通过数码电子雷管和非电毫秒雷管爆破对比试验,形成数码电子雷管减振爆破技术,保证隧道安全快速通过江池镇。试验表明:数码电子雷管引起的爆破振动降低50%~60%,炮孔利用率达到98%,全断面爆破进尺控制在3m左右,不仅降低了振速,而且改善了爆破块度,还保证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43.
以郑西客运专线阌乡隧道为依托工程,进行浅埋大跨黄土隧道长大管棚受力机制的研究。对隧道进入下穿高速公路前的管棚纵向变形进行现场监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管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得到浅埋黄土隧道长大管棚受力变形规律:掌子面前方约15 m处管棚开始受力,掌子面过后约15 m管棚的受力趋于稳定,管棚的纵向变形总体上呈凹槽形分布,掌子面处管棚受力最大。通过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计算不同管棚参数条件下的施工方案,为隧道下穿段管棚工法及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在下穿段沉降监测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44.
渤海海峡跨海工程自然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集渤海海峡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等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峡跨海工程的建设条件。由于海峡雾大、风大,年平均大风日达67.8 d,故采用桥梁方案不利于全天候通行。由于海峡岛屿众多,且南北向成一字形分布,跨海工程线位可选择连岛方案以减小建设难度和成本。海峡第四系地层稳定性差,且第三系地层主要为玄武岩,大孔隙结构,分布极不均匀,最厚达70 m,这两套地层对隧道埋深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对于蓬莱—旅顺线位,场址附近没有活动断层,地层相对稳定。这些资料可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方案的初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在浅滩及陆地段穿越富水软弱地层,围岩自稳能力差,极易发生涌水突泥,严重威胁施工的安全性.通过对隧道开挖方案的对比分析和根据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对隧道穿越富水软弱地层的开挖施工方案、降排水关键技术和超前预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7.
隧道围岩抗剪强度指标c,tanφ的概率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前 言*在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对基本随机变量进行概率统计分析是一项十分艰难而又十分关键的任务,因为它必须收集大量的资料,做大量的试验,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铁路隧道荷载、混凝土偏心受压以及超、欠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它们的统计特征,为隧道结构可靠度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对隧道围岩抗剪强度指标的统计特征还没有进行太多的研究,一般还都是以经验假设为主,而在分析基于连续介质模型隧道的可靠度或分析隧道洞门可靠度时,围岩凝聚力c、内摩擦系数tanφ的概率统计特征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试图在这方向作些研究。笔者从水工及铁路隧道工程的试验资料中收集了围岩抗剪强度指标c,tanφ值 相似文献
48.
49.
针对目前在建的青藏铁路工程---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探讨了围岩冻胀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影响,给出了隧道围岩冻胀力的弹性解;根据风火山隧道岩层地质条件,分析了寒区隧道支护结构的力学性能,得到了不同围岩完整度情况下,随着冻融圈厚度的变化,衬砌刚度不同、厚度不同时冻胀力的分布规律,确立了高海拔寒区隧道围岩冻胀对支护结构体系的影响;同时在明确冻土隧道冻害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减弱围岩冻胀对支护结构体系影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0.
提出了计算结构模糊失效概率的改进M-C法,推导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算例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高效的,并使所得的失效概率更加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