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6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现状和勘探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海洋油气资源丰富,海洋石油资源量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探明率在30%左右,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由于海洋特殊的环境,海上油气勘探的投资大幅增加,一般是陆地油气勘探投资的3~5倍。海洋油气勘探以海上拖缆地震勘探为主要手段。海上勘探阶段划分为初步勘探阶段和进一步勘探阶段。初步勘探阶段包括盆地评价、区块与圈闭评价、发现油气藏;进一步勘探阶段则以钻探井和评价井为主,以扩大含油气面积,增加和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墨西哥湾、西非及巴西等海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潮流,发达国家的油气勘探技术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62.
利用薄片、扫描电镜、储集层物性、黏土矿物X衍射等资料,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三叠系储集层岩石学特征,进而探讨了烃类侵位对其物性的宏观影响及微观机理.大量观察与分析表明,研究区储集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具有火山岩岩屑含量高等特点,其储集物性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但差中有优,4000m以下深度物性明显变好.研究区深部含油储集层物性明显好于不含油储集层,深层方解石、浊沸石和自生伊利石含量随含油级别的提高呈降低趋势,说明原油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生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导致深部含油储集层中自生矿物的含量减少,从而使含油储集层物性获得明显改善.图4参15  相似文献   
63.
对大峡水电站1号机组主轴密封漏水量偏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措施,为机组长期稳定经济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4.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与勘探建议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冷湖地区深层侏罗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 ,但储集层物性差 ;其上的第三系发育多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与侏罗系油源构成了本区较好的下生上储型的生储盖组合。冷湖构造深、浅断层发育 ,油气主要分布在大断裂的下盘 ,断层既是深层油气向上运移的良好通道 ,其封堵性又是油气能否保存的关键因素。油气藏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为E3末期深层油气藏形成 ,下第三系具备形成较大规模油气藏的可能 ,二为N2 末期深层油气藏遭受调整和破坏 ,浅层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形成和部分油气散失。据此分析 ,应在油源区内加强对具有油源通道的第三系的勘探 ,同时须重视断层封堵性的研究。图 4表 1参 2  相似文献   
65.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 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松辽盆地南部大型构造圈闭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的目标区已经逐渐转移至以岩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非构造油气藏。由于岩性- 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两个显著特点,所以它的规律性难以认识,其勘探难度也很大。但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入,岩性- 地层油气藏展现出了较大的勘探潜力,吉林油田近2—3 年来的大发现和新增储量的80%是在有一定面积的三角洲前缘薄互层中获得的,在这个领域中仍有6×108 t 的石油资源有待勘探,特别是松辽盆地南部地层- 岩性圈闭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具有进一步解剖研究和勘探价值,因此,对松辽盆地岩性- 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松辽盆地南部勘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论储量评估中的单元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储量评估中油气田、区块、开发单元和计算单元等四级单元应用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建立四级单元对应关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单元划分方法,明确提出应从纵向和平面两个角度对油气水系统进行适当合并或细划,以确保储量计算结果的精度:纵向上主要考虑岩性组合、流体性质、油气藏类型、储层分布范围等;平面上主要考虑油气藏规模、油气藏复杂程度及其与油气水关系的配置情况等。  相似文献   
67.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1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2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3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8.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9.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火山岩自身不能生成有机烃类,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近源组合最有利于成藏,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集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集层有利,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源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集层亦可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图9表6参44  相似文献   
70.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赵文智  袁非 《石油学报》1992,13(3):9-18
根据地震、重磁力与露头资料的分析,认为吐哈盆地具有双层基底,即中新生界之下存在上古生界褶皱与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周边山系属三大不同构造单元,其中以博格达陆内裂谷带和克拉美丽——麦钦乌拉山岛弧——大洋碰撞缝合带对盆地生成发展控制最明显;盆地为多盆地原型迭合复合的盆地;将局部构造分为正花状、反转、冲断与秃顶和短轴背斜等构造样式,使之统一于扭动、冲断与基岩生长三大构造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