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平面两杆张拉整体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可展机构单元的结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简化的平面两杆张拉整体结构作为可展单元提出了一种可展机构.利用最小势能法对两杆张拉整体结构进行找形分析,给出了可展单元中的几何尺寸关系.对确定尺寸的可展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ADAMS仿真软件对可展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构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最后,设计制造了可展机构模型,并进行实物展开实验,验证了模型展开与收拢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33.
用户侧碳排放指标的精确计算是引导用户低碳用能的关键。目前,综合能源系统的碳轨迹追踪方法仅停留在稳态,无法精准计算负荷变化大且动态过程长的气、热系统的碳排放指标。为此,基于叠加原理对动态气、热系统进行了潮流追踪与碳熵分析。首先,建立了基于气、热系统叠加特性的动态潮流模型,计及气网管存与热网传热时延,对系统进行动态潮流追踪,明确了系统内的源-荷潮流关系。然后,基于碳熵理论提出了气、热系统的动态碳熵分析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源-荷碳排放关系,形成了用户侧精细化碳指标。最后,以中国吉林省某地区综合能源系统为例进行动态潮流分析和碳熵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与稳态碳轨迹追踪方法对比,验证了动态碳轨迹追踪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4.
沿海线路复合绝缘子长期受高盐雾、海风侵蚀,为了有效判定沿海线路复合绝缘子运行状态,对沿海某500 kV线路开展了无人机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发现部分复合绝缘子多部位出现异常发热,1月后复测发现非高压端发热消失,仅剩高压端仍有温升。针对此现象抽取了8支异常发热复合绝缘子试品进行试验分析,包括外观检查、红外测试、芯棒剖检、水扩散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绝缘子发热均位于护套表层,非高压端发热现象由复合绝缘子表面积污引起,高压端发热主要由端部高场强、积污共同作用引发,绝缘子芯棒内部无酥朽缺陷,绝缘子机械性能良好,短期内仍满足运行要求。针对此次复合绝缘子发热提出如下建议:该线路虽仅运行7年,但外观检查发现复合绝缘子伞套材料粉化严重,同时存在部分绝缘子局部芯棒-护套粘结不良缺陷,建议于下次综合检修时全部予以更换;沿海线路长期处于高盐雾、高湿度环境下,需定期对复合绝缘子开展带电检测,并依据检测情况适当缩短复合绝缘子运行年限。  相似文献   
35.
累石建造的民居建筑和高碉房屋,分布于包括川西高原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邛笼"为这类建筑空间形态的历史称谓.在川西高原的阿坝、甘孜和凉山州范围内,聚居着藏、羌等多个民族,在河谷阶地上从事耕作生产,并于山坡上建造栖居空间.日斯满巴碉房为这类民居的典型建构,因其规模庞大而构成了独特的形态.  相似文献   
36.
乙酰丙酸乙酯(EL)是极具潜力的生物质燃料和添加剂,利用产量丰富的生物质生产EL有利于EL的产业化、大规模化生产。文章利用超低浓度硫酸催化纤维素制备EL,研究了硫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EL产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模型研究各因素对EL产率的影响。优化EL制取工艺,得到了超低浓度硫酸催化纤维素制取EL的最优工艺条件:硫酸用量为0.5%,反应温度为204℃,反应时间为240 min,底物浓度为29 g/L,EL实际平均产率为66.70%,与理论预测值相对误差为3.25%。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反应时间下超低浓度硫酸催化纤维素的醇解产物分布,提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研究结果可为纤维素生物质醇解转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7.
头戴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显示的持续升温推动微显示器不断向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方向发展,然而微显示器有限的带宽难以承载虚拟世界下的海量图像数据,为了减少微显示器系统扫描成像过程中的时间冗余,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图像线性度,建立了一种伪随机扫描顺序的原子扫描模型。传统的微显示器是从第一个像素到最后一个像素连续顺序扫描的,原子扫描采用分子空间按位的扫描方法,将整个显示屏幕分成若干子空间,扫描时可以任意切换子空间。根据原子扫描模型设计了微显示器的原子扫描控制器,通过分辨率为1.6k×3×1.6k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验证,扫描达到了100%的传输效率和93.8%的线性度,相比于传统的十二子场扫描,时钟频率降低了约3.3倍。证明了原子扫描控制器的可行性,适用于超高清、高分辨率、海量数据的图像显示。  相似文献   
38.
氧化酸浸与造液工序是碲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优化后的氧化酸浸过程,通过缓慢加入氯酸钠,监控终点电位至250~300 mV,氧化酸浸渣的碲浸出率提高至94%以上,渣率降至5%以下;优化后的造液过程,氧化酸浸液先过滤,再调pH值,避免过多杂质进入氧化酸浸渣,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碲,与车间煅烧二氧化碲的品位相比,可以直接造液,溶液中杂质含量不高,沉降性能好,缩短了整个碲的生产过程,提高了碲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9.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the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 generic models of Type 1 wind turbine generator(WTG) in DIgSILENT PowerFactory is presented.The following items are described,i.e.model structure,model blocks and how to implement these blocks in the PowerFactory environment.Case studies under both normal and fault conditions are done with the implemented IEC generic models of Type 1 WTG,and dynamic responses are captured and analyzed.The cas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IEC generic models of Type 1 WTG can correctly represent the performances of Type 1 WTG under both normal and faul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全球及中国铼元素的资源分布、需求和高纯铼酸铵生产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从污酸中回收铼的项目情况.回收铼元素后,污酸中ρ(Re)≤0.8 mg/L,沉铼渣中w(Re)≥1%.沉铼渣浸出液铼含量较原料富集200倍以上,铼酸铵产品质量分数稳定在99%以上,铼综合回收率达到65%.该工艺制备的铼酸铵中杂质铊元素超4N品级20倍,有待进一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