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1篇
综合类   39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8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2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通过分析其地表变形特征、滑带变形特征、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结合堆积体的地质结构并辅以极限平衡计算的验证,阐明堆积体蠕滑变形机制,评价堆积体的稳定状况,为工程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堆积体由于开挖扰动导致沿古滑带发生剪切错动变形,在坡体内形成自下而上微裂缝,改变地下水渗流路径,微裂缝临近滑带一定高程范围内充水,微裂缝内的地下水对滑动体产生静水压力,同时增大滑带处的静水压力,降低堆积体的稳定性系数,导致其急剧变形。当削坡结束且排水洞修建完毕后,微裂缝愈合,静水压力消散,堆积体变形趋缓。研究成果对今后类似边坡的监测资料分析、变形机制分析、工程治理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2.
 断层泥是组成断层的地质材料中力学性质最薄弱的部分,为了解断层泥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断层附近地面运动特性和工程结构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室内常规土工试验方法研究龙门山断裂带深溪沟段含断层泥的原状断层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质。薄片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土样中的黑色土和灰色土的矿物成分基本类似,灰色部分为断层角砾岩,黑色部分为一般意义上的断层泥,黑色土中的褐铁矿使其颜色偏深。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土的颗粒粒径小于灰色土,相对密度略低于灰色土。直剪试验结果表明,断层泥的孔隙率越高,剪应力峰值越低,饱和土样的剪应力峰值普遍高于非饱和土样;断层泥的剪切破坏呈塑性或半脆性破坏特征,剪应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大不断增加;黑色和灰色土界面是断层泥抗剪的薄弱面。  相似文献   
93.
在客货混运主干线的接触疲劳伤损突出路段,进行了1 100 MPa级热处理钢轨和U75V、U71Mn热轧钢轨的铺路试验.结果表明1 100 MPa级热处理钢轨的抗接触疲劳伤损性能明显优于U75V和U71Mn热轧钢轨.在客货混运主干线钢轨接触疲劳伤损突出的大半径曲线和直线路段选用1 100 MPa级热处理钢轨,将有效减少钢...  相似文献   
94.
历史大型堵江滑坡研究不仅是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和河流演变规律的重要工作,而且对山区河流工程安全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金沙江上游河段的王大龙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与资料分析,对其成因与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王大龙滑坡位于金沙江缝合带,源区基岩主要为三叠系中心绒群下段板岩 (T1-2zh1),其次为二叠系嘎金雪山群下段石英砂岩 (Pgj1),滑坡总体上为王大龙断裂与中心绒群板理面切割形成的楔形体,前缘受雄松-苏洼龙活动断裂切割,方量约4.0×108m3;(2)诱发滑坡的内动力为地震,外动力为河流凹岸侵蚀,滑坡时间应为晚更新世大理冰期;(3)堰塞坝长约1700m,宽约3000m,高度超过450m,形态右高左低,右岸高程约2770m,左岸垭口高程约2735m;(4)堰塞湖规模约266×108m3,干流库尾到达叶巴滩水电站坝址的降曲河口,长度约176 km;(5)堰塞坝发生过3次溃决,溃口底面高程分别为2460m、2400m和2358m(现河面高程);(6)第一次溃决极有可能雄松-苏洼龙断裂错动导致的,时间早于1900 a BP,估算溃口流量21.0~39.8×104m3/s,远远大于长江历史洪水记录。  相似文献   
95.
邹明  邓建辉  代华云 《四川冶金》2003,25(1):36-37,35
钢轨在线路焊接时,发现钢轨端面轨底脚部位有一严重裂缝缺陷。经过缺陷的形貌特征,及缺陷中夹杂物成分分析,结果为钢轨中的裂缝缺陷是因铸锭时保护渣卷入钢水中所造成。  相似文献   
96.
PD3微合金热处理钢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PD360kg/m含钒微合金全长热处理钢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采用电感应加热,压缩空气欠速淬火工艺生产的PD3微合金全长热处理钢轨,性能为:σ02.900~1040MPa,σb1300~1420MPa,δ510~16%,常温冲击韧性ak20~32J/cm^2,断裂韧性KIC47MPam^1/2,线路使用表现具有优良的综合使用性能,使用寿命比碳素热处理钢轨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97.
白格“10.10”滑坡后,其源区边界外残留有方量较大的裂缝区,“11.3”滑坡就是裂缝区部分失稳的结果。“11.3”滑坡后裂缝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存在进一步失稳,进而滑坡堵江的可能性。为此,2019年作者对滑坡区进行了补充地质调查,并开展了裂缝区深部变形与渗压监测等工作。结果表明:(1)滑坡区岩性属于金沙江缝合带的构造混杂岩,以片麻岩为主,夹杂大理岩、碳质板岩,以及超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虽然构造活动扰动强烈,边坡整体为逆向坡。蚀变和风化作用对滑坡的孕育演化作用显著。(2)自“11.3”滑坡发生至2019年6月,滑坡裂缝区范围一直在扩展。C1区扩展约500m,到达白格村;C2区越过山脊,至滑坡边界直线距离约130m;C3区范围相对稳定。从宏观变形来看,“11.3”滑坡诱发的裂缝变形最大,此后发展趋缓。(3)C1-1、C2-1和C3区均已形成剪切带,变形深度C1-1区最小(18m),C2-1区最大(67m),C3-1区居中(22.5m)。平均变形速率C1-1区最大,推测大于20mm/天;C3-1区其次,达到3.33mm/天;C2-1区最小,为0.29mm/天。(4)裂缝区不存在稳定的地下水位,变形与降雨无关。(5)裂缝区目前变形均未收敛,均处于蠕变变形状态。后期需要密切关注C1-1和C2-1区,特别是变形特征与局部基岩解体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98.
选择100例糖尿病人进行CSII,120例进行MSII治疗,通过两种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控制血糖更快,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
某城际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仅约半年,使用的U71MnG60kg/m热轧钢轨在某车站列车进站端的半径为600m的一曲线路段上随机出现多处严重轨头踏面掉块伤损。经对钢轨伤损状态的分析以及化学成分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和金相检验对掉块伤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轨轨头踏面的掉块伤损是由其表层的马氏体组织造成,而马氏体组织的产生则是因列车车轮对钢轨的严重摩擦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0.
声发射是加载过程中岩石微破裂产生的瞬态弹性能释放现象,在岩石力学测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声发射主要通过参数分析和定位分析描述加载过程中岩石的微破裂演变特征。然而,岩石的微破裂包括张破裂和剪破裂两类,声发射信号能否反映岩石的微破裂形式显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选取四川宝兴县大理岩,分别进行直接拉伸试验、巴西圆盘劈裂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采集了不同试验方法所有试件的声发射波形信号,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编程实现了声发射波形信号的频谱分析,批量获取了声发射波形信号的主频值。统计分析表明:大理岩破坏的声发射信号均存在明显的、与试验方法无关的双主频特征,反映了大理岩破裂的固有特性;初步力学机制分析表明,双主频可能反映了岩石的两种不同微破裂形式,其中低主频带对应微观拉破裂,高主频带对应微观剪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