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7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篇 |
综合类 | 58篇 |
化学工业 | 59篇 |
金属工艺 | 46篇 |
机械仪表 | 93篇 |
建筑科学 | 56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8篇 |
轻工业 | 27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5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6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智能轮椅使用环境复杂多变,障碍物形状各异,单一传感器无法获得完整的环境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和单目视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障碍物检测方法。通过单目相机和激光雷达传感器感知智能轮椅周围环境,得到障碍物的形状、距离分布状况等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传感器信息的融合策略,建立局部障碍物地图,进一步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完成整体避障算法,实现智能轮椅安全、快速避障等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文中所提避障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针对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Chip/FPC on Glass”(C/FOG)工艺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计量延迟大、生产异常无法提前预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C/FOG工艺生产制造虚拟计量方法。该方法利用生产机台上的传感器采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状态数据,构建基于多尺度一维卷积及通道注意力模型(MS1DC-CA)的虚拟计量模型。通过多个尺度的卷积核提取不同尺度范围内的状态数据特征。在对含有缺失值的原始数据预处理中,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改进的K近邻填补方法(PSO-KNN Imputation)进行缺失值填充,保留特征的同时,减少因填充值引入的干扰。最后在实际生产采集的数据上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际不良率主要集中在0.1%~0.5%,该虚拟计量模型的拟合均方误差为0.397 7■,低于其他现有拟合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对称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拟合优度3种评价指标下也均优于其他现有的拟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63.
针对磨削加工中对加工尺寸误差超出预设值范围时报警的需求,基于交叉验证参数寻优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结合组态软件提出了一种远程磨加工报警系统,该系统对工件尺寸实时预测,并且当工件尺寸超出预设值范围时通过组态软件将报警信息传输到监控界面,防止由于进给速度不均匀而影响工件的磨削质量或导致工件最终加工尺寸受到影响。通过实验验证经过交叉参数寻优优化参数后的模型预测平均误差小于2mm,MRE=0.0070,MSE=0.0020,实验证明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建立报警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零件结构和工艺性,介绍了内侧90°夹角倒扣零件注塑模脱模机构设计,详细介绍了脱模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并对脱模机构关键尺寸进行核算.实践证明,机构运行平稳,安装调整方便,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其结构对同类工件的设计制造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为了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开发了切削过程动态观察的教学实验系统。实验在铣床上进行,将刀具固定在滑枕上,板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用低速刨削方式,用CCD显微摄像机从侧面拍摄,在显示器上可观测到二维切削过程。用变频器对进给电机进行无极调速来改变工作台移动速度,给出了机床电气线路改造方案、变频器使用方法。还给出了CCD显微摄像机的组成。实验中能直观地看到金属切削过程,也能测量刀具前角、后角,还能测量剪切角、切削和切屑厚度,计算变形系数。切削过程动态观察实验操作简单,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反映较好,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7.
68.
69.
依托北京地区第一座公路双连拱隧道—黑古沿隧道,开展中墙的受力特性研究。通过埋设量测元件对隧道中墙进行现场监控测试,获得了施工过程中,中墙的钢筋应力、底部锚杆内力及接触应力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对施工诱发的中墙不均匀沉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不利于中墙受力的施工工序发生在隧道由单侧施工过渡到双侧施工时;中墙底部截面的轴力及弯矩最大,有必要对中墙基底围岩采用小导管注浆方式进行加固;应该尽早施作初期支护以分担中墙承受的压力;中墙不仅存在横向不均匀沉降,而且存在纵向不均匀沉降,有必要设置临时横撑进行支护。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中控制施工诱发的裂缝发展,采取相应措施优化支护结构形式与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