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9篇
石油天然气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热合成稀土Dy(OH)3纳米棒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无污染.在水热过程中,以氧化镝粉末为反应前驱体,氢氧化钾为矿化剂,水为溶剂,180℃条件下水热48 h,合成了稀土Dy(OH)3纳米棒,再经过500℃热处理1h,即可得到同形貌的Dy2O3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稀土Dy(OH)3为结晶良好、粒径均一、表面光滑的棒状纳米结构.同时,本文对矿化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研究了胶粉复配反应性弹性体三元共聚物(RET)改性沥青经历短期及长期老化前后的高低温流变特性,并与SBS复配RET改性沥青进行了对比;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胶粉复配RET,SBS复配RET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胶粉、RET的掺入能改善沥青老化前后的高温性能;相比于SBS复配RET,胶粉复配RET对短期老化前后沥青的高温性能改善更显著,且长期老化后其劲度模量增长幅度更低;随着RET掺量的增加,胶粉复配RET,SBS复配RET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高温抗变形能力随之增强,其低温性能变化不大;胶粉复配RET改性沥青的微观形态中出现明显的"黑白斑点"结构,相较于SBS复配RET改性沥青,胶粉复配RET改性沥青老化后的黏结力与耗散能提高,弹性模量降低,抗老化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3.
采用直剪试验并以剪切破坏能为评价指标,分析了黏层油类型、洒布量、土工布铺设工艺和路面使用环境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加铺结构中土工布夹层黏结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带切缝复合梁弯曲疲劳试验验证了土工布夹层黏结性能与其抗反射裂缝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乳化沥青、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作为土工布夹层黏层油时,其优选洒布量分别为1.2,0.9,0.8kg/m2,其中SBS改性沥青黏层油的黏结效果最好,可达到常规加铺结构层间黏结水平;SBS改性沥青黏层油作1次洒布时,上层混合料摊铺温度较低将对土工布夹层黏结性能产生不利影响,SBS改性沥青黏层油作2次洒布时,上层混合料摊铺温度对其黏结性能无显著影响;随着服役温度升高或浸水时间延长,土工布夹层黏结性能将显著降低,而且相比于常规加铺结构层间黏结性能,其受温度影响较小,受浸水作用影响较大;土工布夹层的黏层性能与其抗反射裂缝效应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选择组成材料的不同配比,配制出了性能可与优质石油沥青相比拟的系列彩色结合料,该结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技术标准,可适用于不同的气候地区,且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5.
26.
郝培文 《石油沥青》1996,10(2):34-38
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如果石料选择不当且不掺外加剂,这就很难得到稳定的沥青混合料。本文探讨了不同性质的石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满足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的石料碱值大小。  相似文献   
27.
为了合理评价温度对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影响,选取冬季3种典型连续变化日低温(T1、T2、T3)工况,考虑弹性模量及温缩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低温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降温、弹性模量及温缩系数参数对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沥青面层弹性模量和温缩系数不变时,温度从T1~T2、T2~T3降低过程中,沥青面层各层位温度应力都有显著增加,说明温度降低对沥青路面层的温度应力增加有重要作用.在相同温度场作用下,沥青面层模量及面层温缩系数与沥青面层各层温度应力呈线性关系,当这两个参数增加时,温度应力随着线性增大.所以道路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面层模量及面层温缩系数变化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王泳丹  刘子铭  郝培文 《材料导报》2018,32(15):2626-2634, 2658
近年我国公路建设迅速发展,2016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10万公里,其中沥青路面占95%以上。沥青路面的建设使沥青和石料等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给环境资源带来较大负担。为缓解道路建设对天然石料的消耗,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固体废弃物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回收再利用研究。与此同时,鉴于废旧玻璃的不断增多和处理方法的缺陷,寻求废旧玻璃的有效处理途径已是当务之急。利用废旧玻璃这种常见生活及工业废弃物替代部分天然石料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废旧玻璃破碎后具有耐磨、抗滑、反光、渗水性强等特性,替代部分集料制备废旧玻璃沥青混凝土作为面层,可一定程度改善路面耐磨、抗滑、透水等路用性能。当前,废旧玻璃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面临一系列问题。废旧玻璃材料质脆,主要成分SiO2为亲水性材料,掺入后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废旧玻璃来源丰富,多为生活垃圾,其回收、筛选、破碎等处理过程复杂,在我国回收利用率较低,且道路工程中对原材料杂质含量要求较高,这就抬高了废旧玻璃回收利用的技术要求及成本。基于以上问题,研究者对废旧玻璃的工程特性和材料组成以及废旧玻璃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力学特性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玻璃颗粒尺寸、掺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掺入方式下,沥青混凝土强度及路用特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加入抗剥落剂或使用改性沥青,废旧玻璃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明显提升。混合料疲劳寿命不易受废旧玻璃集料影响,在一定掺量及颗粒尺寸下,抗疲劳特性较好;蠕变特性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似,在一定应力与温度范围内,蠕变变形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且可用常见流变模型来描述其永久变形特性。本文归纳总结了废旧玻璃材料作为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废旧玻璃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废旧玻璃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表面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采用黏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了反应性弹性体三元共聚物(RET)对基质沥青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SBS改性沥青和RET-SBS改性沥青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弯曲疲劳试验及加速加载试验评价了RET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性能,最后通过Weibull分布,分析了不同RET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失效概率下的疲劳性能。结果表明:RET的掺入提高了沥青的黏度和抗车辙因子,对沥青的高温性能有较大改善;通过掺入RET-SBS,增加了改性沥青中的黏性成分;相较于SBS改性沥青,RET-SBS改性沥青的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大;RET改性剂能够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RET与SBS改性剂复配,可有效弥补RET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不足,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和高温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复合纤维组成优化及其混合料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复合纤维组成进行优化,按正交设计方案复配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组成9种复合纤维,并对各复合纤维改性沥青进行直剪试验,以抗剪强度为指标,通过极差、方差分析了各单纤维的影响作用,进而优选了复合纤维的最佳掺量及各组分最佳掺配比例;同时,通过室内试验比较验证了单纤维沥青混合料与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掺量为0.3%,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玄武岩纤维掺配比例为1∶2∶2时,复合纤维改性沥青具有最优的抗剪性能;复合纤维改性兼具各单纤维改性的优势,其混合料路用性能更加均衡,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为路面材料改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