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对备自投装置误动作的过程和原理进行分析,并对其发生误动作原因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风景园林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和实践集中于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较缺乏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关注。系统梳理风景园林应对传染病的历史渊源,简述主要依托的医学理论依据——瘴气理论。总结在该理论指导下世界多国风景园林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作为,其中英国表现出从城市公园建设发展到田园城市运动的特征,美国的特点是从纽约中央公园演进到城市美化运动。此外,瘴气理论还对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的风景园林营造和城市建设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风景园林应对传染性疾病的4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是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环节,中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需采取更有力的治理措施,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系统剖析日本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治理措施,从法律工具、评价工具、规划工具三方面解读其治理工具,从政府力量、企业力量、公众力量三方面解析其参与力量,并以伊丹市为例,详析城市层面的具体做法。总结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在治理工具、参与力量方面的现状,并进行中日比较,指出国内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的5点启示与建议,即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考核比较机制、完善规划传导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成果有助于制定、施行更加科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治理政策和措施,实现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已成为中国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综合运用SPSS、Cite Space、Sci2对国家公园建设研究英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保持较高热度,目前已形成较好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日趋多元、深度逐渐拓展;科学研究对管理决策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研究在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社会学、旅游学等领域备受关注;以中国为样本的研究还较薄弱;国际研究的趋势为宏观多元发散、微观精细聚焦,但表现出合作研究不足、研究案例来源单调的欠缺。中国应发挥后发优势,在研究内容上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在研究方向上转向关注细节及技术的科学问题,在研究广度上注重多学科融贯的科研合作,在研究深度上针对中国典型问题集中的重要领域展开深入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城市中的树木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但树木倒
伏、树枝坠落也可能致人伤害,评估城市树木风险能有效地预
防伤害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但当前研究的评估维度多聚焦于
树木自身,对城市人群致伤可能性的考量较少。建构了风险严
重性、风险可能性和致伤潜力3个维度的城市树木致伤风险指
数(I UTIR)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中山公园为例展开树木致伤风险
评估,并分析了树木自身风险、致伤潜力与致伤风险之间的空
间关系。研究发现:68.7%的区域中,树木自身风险与致伤潜
力之间的空间关系呈现正相关性,25.1%的区域呈现负相关
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树木致伤风险的管理建议。为公
园规划设计和树木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从而减弱树木致伤
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社区共管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赋权程度是这一概念的核心,决定了其模式、机制和形式。对社区共管赋权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制约了相应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优化。采用文献调查、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案例比较法,建立中国自然保护地社区共管案例库,从内部、外部、交互三方面解析了12个变量与赋权程度的关联。研究发现:1)中国社区共管以指导式为主,兼顾咨询、协议和合作式,赋权程度整体上随时间发展不断升高;2)社区共管案例集中分布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3)社区、政府和制度3个主成分会影响赋权程度,其中制度因子的影响最大。提倡重视社区共管的时间演变特征,培育社区主观能动性和因地制宜的制度建设。深化对社区共管赋权程度的理论认识,为保护地社区共管模式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休戚与共,在中国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二者的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回顾国际经验、探索前进方向。梳理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认知发展历程,辨析了“同一健康”“生态健康”“星球健康”3种主流整体健康思想的异同,总结了当前有关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健康的医学和心理学机制、假说与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阐释现象、理论机制、调节优化3个层面提出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健康领域的15组关键研究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促进人类健康能力的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策略。系统地展现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人类健康领域的认知历程、作用机制、关键问题及实现路径,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域,但中国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均还较薄弱,亟须借鉴域外经验。系统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气候变化对自然、文化和社区的影响,概述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指出情景规划是重要的气候变化应对工具。总结了美国国家公园在气候变化中开展情景规划的流程,提炼其规划特征,并以魔鬼塔国家纪念区为案例,详析其情景规划实践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国家公园及体制试点区可能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对比了情景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区别,明确目前推广条件的欠缺,指出应逐步推广情景规划,并从实现科研储备、奠定实践基础、建立规划体系三方面提出可能的路径,对中国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明胶-壳聚糖可食性复合膜,以期为不同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明胶和壳聚糖的分子结构特点以及聚乙二醇400(PEG-400)等添加物质的性能构效关系,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得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研究明胶-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PEG-400质量分数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并根据Box-Benhnke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响应面分析试验,探讨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探索出明胶-壳聚糖膜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膜的物理性能受明胶-壳聚糖质量分数、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PEG-400质量分数以及两两交互之间的影响较大。当明胶-壳聚糖的质量分数为8.5%,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3,PEG-400质量分数为10%时,膜的拉伸强度为19.53 MPa,断裂伸长率为39.82%。结论所制作膜的透明度、光泽度、表面光滑度、气味及物理性能等各项表征均为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