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94篇
矿业工程   9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深基坑工程动态施工反演分析与变形预报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动态施工反演分析的思想,即在常规的反分析过程中引入逐步开挖和逐道支撑的动态施工因素,以求仿真模拟工程实际情况,进而为相继施工阶段的变形预报提供可靠保证。文中基于任意施工阶段间围护墙体变形与内支撑梁轴力的增量测值和施工FEM优化反演分析法,反推了各土层的弹性模量系数,给出了作用在墙体两侧的土压力分布,并预报各相继施工阶段的墙体和土体变形、内力及内支撑梁轴力。  相似文献   
12.
连拱隧道中陋墙现场监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隧道工程建设中,现场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在修正设计、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隔墙作为连拱隧道的中枢结构和重要承载构件,其受力及位移情况往往对工程成败和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多座连拱隧道现场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文章主要介绍了主筋轴力量测、混凝土表面应变量测、混凝土内部应变量测,以及位移量测等针对连拱隧道中隔墙的现场监测方法,并结合中隔墙主筋轴力量测,给出一现场监测及分析实例.最后,对连拱隧道中隔墙现场监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隧道结构防火保护措施现状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开挖和建造隧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隧道总里程和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隧道防火问题也日益引起重视.文章介绍了隧道结构防火保护措施的应用现状,例如防火被覆、喷淋灭火系统、耐火纤维混凝土等,并着重评析了它们的特点.作者对隧道结构防火措施的选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阻燃聚合物的发泡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了细观层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单面明火高温试验,从宏观层面揭示了应用不同形状的阻燃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板材的防火隔热效果.结果表明:阻燃聚合物在高温下存在3个明显的失重过程,且发泡产物具有蜂窝状的炭化结构;在明火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Delaunay空球准则广泛应用于3维四面体剖分算法,但标准的Delaunay四面体化只适用于点集的凸包区域,且要求不存在多点共球。为了将Delaunay四面体化更广泛地应用于网络剖分,通过引入局部优化三角形面代替Deluany严格的空球准则,提出了3维任意域内点集Deluanay四面体化(DTETAD)的概念,并首先通过若干关键定理的证明,研究了一个四面体划分是DETEAD的充要条件,然后建立了DTETAD的空球准则。该研究成果为拓展Delaunay算法在更广泛范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口径急曲线钢筋混凝土顶管管节接缝张开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口径急曲线顶管工法在我国首次使用,在国际上也很少见。本文介绍管节接缝张开量的监测方法,并利用梁-接头不连续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实践证明,该模型能比较真实地模拟顶管施工中管节接缝张开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土的温度效应是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但对于100℃以上高温环境下土的物理性能的研究并不多。详细介绍了自行研制的高温加热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设备测定了上海软黏土样在105℃,120℃,150℃和200℃等高温加热2.5h和4.0 h后的体积变化、干密度和饱和度的变化,测定了105℃,150℃和200℃下恒温4.0 h土的导热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的体积和饱和度均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土样的干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加热时间增加变化趋缓;湿土和干土的导热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干土的导热系数小于湿土的导热系数。说明软黏性土在100℃以上高温环境作用下会出现塑性变形和加热硬化现象,高温对土的导热系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大量的火灾案例表明,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除了会对隧道内的人员、设备造成损害外,也会对衬砌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影响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严重降低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借助缩尺及足尺火灾试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衬砌结构防火涉及到的火灾场景、衬砌结构高温力学行为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开展了研究,系统得到了衬砌结构管片、接头及衬砌环在火灾高温时(高温后)的力学行为,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温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火灾场景及其设计方法与衬砌结构火灾安全性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埋深对软弱隧道围岩破坏影响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公路隧道IV,V级围岩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全断面开挖时的围岩破坏情况,实现自重应力场作用下毛洞状态时隧道围岩破坏过程的试验模拟,得到拱形塌方和塌穿型塌方2种围岩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破坏从拱顶开始,并逐渐向上发展;埋深越小,隧道越易发生塌穿型塌方,而当埋深小于某一值时,因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未超过围岩强度,隧道反而能保持稳定状态;对塌穿型塌方,隧道埋深越大,开挖后围岩维持稳定时间越短,塌方程度越严重,塌方向地表发展得越快;对同一类型的塌方,隧道埋深越大,塌方后隧道周边应力变化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提出,隧道智能施工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为总结我国隧道智能施工的阶段成果、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手段进行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已有的研究,梳理智能施工的发展脉络和关键问题。首先,基于CiteSpace软件和中国知网的文献分析功能,对我国隧道智能施工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依据年发文量、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及来源机构共现图谱,阐述我国隧道智能施工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阅读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手段,梳理智能施工的研究框架,对智能施工的研究重点:施工设备机械化、施工数据的获取与处理、搭建信息集成平台,做进一步论述。在施工设备、数据获取与处理、信息管理等方面,我国已有一定成功的实践,但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施工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我国的隧道施工距离实现全过程的智能施工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