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8篇
水利工程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给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选择性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对珠江微污染水深度处理工艺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有机物含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对有机物去除有选择性规律,生物预处理和臭氧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和10 k~3 k有机物,而分子质量介于30 k~10 k和3 k~1 k有机物大幅度升高,总体去除率不高;给水常规工艺基本能将分子质量10 k以上有机物去除,但对小分子有机物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对分子质量介于3 k~1 k有机物去除明显,BAC能将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72.
通过在BAF前或后投加不同量的高锰酸钾,考察高锰酸钾对给水BAF/常规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强化效果,并确定最佳投加点和投加量。结果表明:在给水BAF前投加0.8 mg/L的高锰酸钾时处理效果最佳,对NH3-N、CODMn、锰和藻类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4%、70.6%、92.5%和95.7%,相应的砂滤出水平均值分别为0.03 mg/L、1.60 mg/L、0.03 mg/L和33.6×104个/L,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针对南方地区地表水源嗅味污染问题,对常见的预氧化工艺进行比较,在实验室考察二氧化氯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运行情况、成本和存在的问题等。结果表明,投加0. 60 mg/L二氧化氯对低于0. 250 mg/L的苯酚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4.
东江东莞段水源在暴雨期由于内河排涝会突发性氨氮污染,给该流域内的给水厂供应优质饮用水带来了挑战。以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在东莞某水厂开展了预投硝化菌促生剂对暴雨期突发氨氮污染水源中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在微污染环境下运行的HUBAF面对突发高氨氮污染原水难以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HUBAF在突发氨氮来临前72 h采取逐级递增预投硝化菌促生剂,并以0.5:1的气水体积比进行24 h连续曝气运行。HUBAF对3 mg/L以下突发氨氮污染能够及时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实验系统最终出水氨氮值相对于原水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出水氨氮完全符合GB 5749-2006要求。采取10 d预投1次硝化菌促生剂能较好保持硝化菌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5.
通过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锰对臭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锰含量较高的源水,锰在臭氧接触塔中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能够促进臭氧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且随着臭氧投量增加,锰被最终氧化成高锰酸根,接触塔中水的颜色也相应呈现出由浅至深的变化过程,故可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以有效地指导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76.
本文提出可行管径法,将排水管网概括为管道序列,通过建立可行管径集合,形成初始管网,以可行管径为决策变量,自下游至上游渐序优化管道序列,该方法依据污水管网特性和数学逻辑确定递推关系,在保证优化精度的前提下,避免无效效益,收敛速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7.
以宁东镇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为原水,研究AOA膨胀床组合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及效果。结果表明,各级滤柱的前端对污染物有较强的去除能力;SS、COD、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第1级降流柱中,且在滤料层的底端NO_3~--N的转化率达到88%以上,基本可实现完全反硝化;NH_4~+-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第2级好氧滤柱的滤层前端,该级滤柱对NH_4~+-N的去除率可达77.56%;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第3级降流柱中,依靠化学强化除磷作用,其去除率可达76.23%,且第3级滤柱可达到强化去除SS和TN的目的。经过3级AOA组合生物滤池后,处理出水均能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8.
以西部农村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除磷强化前置反硝化悬浮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考察在不同投加点处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下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同步加药还是后置加药都能有效的降低出水中TP的含量,且投加量越大,对磷的去除率越高;投加量对于COD、NH_4~+-N、TN的去除影响不大,即三氯化铁投加对工艺的影响较小。相同投加量下,同步化学除磷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后置化学除磷,采用同步化学除磷三氯化铁的投加量为60 mg/L时,此时出水的COD和NH_4~+-N、TN、TP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32.38 mg/L和1.18、10.45、0.39 mg/L,均满足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且曝气池水头损失变化较小,对滤池反冲洗周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9.
通过中试探讨了在水温分别为10、12、18、23℃下3级组合生物滤池的脱氮效果,并确定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水体积流量为1.54 m3/h时,温度对系统TN去除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对于系统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水温由常温降低至10℃左右时,系统TN去除率降低了近15%,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由12.06 mg/L升高至17.28mg/L;低温条件下第2级好氧滤柱气水体积比为4:1,回流体积比为100%时,反硝化脱氮能达最佳效果;通过在第3级缺氧柱前投加碳源进行强化脱氮,优化的COD/ρ(TN)为5:1,第3级对TN去除率为33.52%,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1.48 mg/L,能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0.
本文针对屋面冷却塔循环水系统的特征和运行独立性工艺要求,讨论了系统布置方案。通过分析系统集水容积和控制水位与运行工况的对应关系以及实现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对系统布置及设计计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