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物源精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从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古流向等方面对该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碎屑岩进行了物源分析,并首次将陆源碳酸盐岩分布特征用于物源研究。研究认为: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物源分别来自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3个方向,即北部的天山、东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和西南部的温宿凸起,并在三大物源区的基础上划分出9个次级物源区。  相似文献   
242.
运移输导体系是远源油气藏的核心内容,是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的关键纽带。以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远源油气藏为例,在明确油气时空分布基础上,研究多种输导要素类型及其组合特征,针对不同油气运移输导体系开展2D成藏模拟实验,探讨油气长距离运移输导机理,为区内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库车前陆盆地南部斜坡带中—新生界发育断层、不整合与砂岩层等3类油气输导介质,3类输导介质组合形成了2类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不整合垂向油气输导体系和远源斜坡区不整合—中浅层正断层—砂体横向油气输导体系。近源坳陷区油源断层是关键的垂向油气运移通道,远源斜坡区白垩系/前白垩系、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和广泛分布的白垩系—古近系砂岩层为侧向油气运移通道。模拟实验表明油气实现长距离运移、聚集和成藏取决于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不整合面结构等3个因素:进入输导层的原油量决定了油气运移动力—浮力的大小;圈闭与调节正断层距离决定了油气的优先充注序列,砂体上倾方向的岩性尖灭带或低幅度构造最具成藏优势;具备高孔渗砂岩的不整合结构体具有物性和动力的双重优势,是油气横向运移核心路径。白垩系/前白垩系不整合面分布的非均质性是造成白垩系油气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古近系/白垩系不整合面的广泛分布是区内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3.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深部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大量的钻井资料及岩心、薄片分析并结合测井和生产测试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库车坳陷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储层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少量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溶蚀逢、构造缝和微孔隙等储集空间,属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裂缝的异常发育为这种特低孔特低渗深部储层的高产提供了基础,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及构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影响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有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作用、膏岩层、异常高压和埋藏深度等,其中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是其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44.
科学高效使用通风设备对粮仓通风,可有效控制粮堆温度,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为探究谷物冷却机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谷物冷却机先后对2个浅圆仓、3个超高大平房仓进行冷却通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浅圆仓通风效果良好,温度迁移速率约为1.7~1.9 m/d,通风11 d后会降低整仓粮温,无通风死角;平房仓通风过程中会形成风道,打乱粮堆原始冷心,有效降低平均粮温但无法实现整仓粮温均匀降低,存在通风死角。  相似文献   
245.
针对制备纳米钼粉的设备普遍存在能耗高和可操作性低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高频感应等离子体装置,并对多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备使用10 kW电源,具有功率低和体积小的特点;进料器为分离式结构,可以均匀加料且无振动干涉;进料器与反应器用卡套式管接头连接,使用标准零件,连接牢固且成本低;反应器的边气和反应气进口各2个,冷却水进口有3个,进气和冷却都更均匀,冷却范围覆盖整个等离子体区域,可有效避免石英管过热损坏;收集器是双层结构,外层是箱体,内层是过滤网和收集皿,收集皿从箱体底部安装,卸料时打开收集皿底部的卸料孔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46.
传统的半主动悬置非线性较强,难以探究其动态特性。为了更好地解决其建模过程中参数识别困难的问题,根据半主动悬置的基本原理,采用一种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模型的建模方法,对其运动特性进行了理论、仿真与试验研究。首先,根据悬置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力学模型,在AMESim平台中建立了悬置结构集总参数模型;然后,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提取了橡胶主簧、两个液室体积刚度、流体惯性系数和阻尼系数等关键参数;最后,将参数代入集总参数模型后完成了仿真,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绘制了软硬模式下悬置系统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分析了其动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流固耦合-集总参数的建模方法精准度较高,仿真与试验对比后的动刚度和阻尼角最大误差分别为6.2%和7.4%,满足工程误差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法和集总参数模型的方法不仅可用于分析悬置参数对动刚度和阻尼角的影响,也可为发动机悬置优化提供建模基础,节省了研发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