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e satellite-based 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 (TCI)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drough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the assessment of weather impacts on vege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detect and monitor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vegetation, we have collected data on vegetation indices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 from MODIS (2001-2012) and defined a vegetation health index (VHI) based on VCI and TCI for assessing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China (TG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can be detected, tracked and mapped by the VHI index. In most parts of the TGA, the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showed an overall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especially in Wulong, Fengdu, Shizhu and other regions located in the midstream section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addition, the four studied vegetation types all showed clear increasing trend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show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opographical slope and altitude (below 500 m). Over the seasons, this trend is strongest in autumn, followed by spring. Howeve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and climatic factors are more frequently significant in summer and winter than in autumn and spring. The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has been low in 2006 and 2011.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in those two years. However, only in the summer is vegetation health condition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ree climatic factors in most of the study area.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vegetation growth may show a lagged response to climatic factors and may also be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other econom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地和谐分形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乡统筹规划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确定是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发挥土地综合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首要条件。本文尝试运用人地和谐分形关系的思想方法,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成都市新都区城乡聚落与水系的分形关系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并由此探索了确定与自然处于和谐包容状态的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最优值和最大值的分形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的发展过 程中,“多规合一”经历了自发探索的初级阶 段、全国响应的中级阶段、机构改革的高级 阶段后,当前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点,已经成 为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过程的框架。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必须发挥“多规合一”的 规划整合机制,依托“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促进规划审批和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建 立整体与分步有机结合的“多规合一”实施 体系,最终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实时动态 更新的目标。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 “多规合一”将以全局性的战略眼光统筹规 划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注重多学 科融合,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促进城 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选取秦巴山区典型的谷盆类山地城市--万源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流水地貌学的地表径流漫流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城市水系网络,应用斯特拉勒(Strahler)水系分级法则,对水系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明确水系保护结构,并计算水系集水区面积,运用降雨曲线数值法,确定各水系的宽度.同时,参照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依据各水系绿地功能,确定水系绿地宽度,并结合遥感解译出的土地覆盖情况,探寻维育水系绿地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山地城市公园对城市热岛 的减缓机制,以重庆市主城区内10个公园为 例,使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部分实测数据获 得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分别从内部景 观特征和外部空间形态两个方面研究了公 园的降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园内部 景观要素方面,公园面积、宽度、形状指数 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主要因素,多个小型 公园比同面积大型公园具有更好的降温效 应;在公园外部空间形态方面,自然地形起 伏与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公园降温效应的 主要因素,少量正对公园的通风廊道及规 则布局的建筑形态可以有效提升公园的降 温范围,山地型公园比盆地型公园具有更好 的降温效应。在规划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 公园面积、布局等要素,以发挥公园最佳的 降温效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明确关键要素及其实施途径,有利于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引导和保障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为城市规划专业介入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解析低碳生态城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生态城的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与基本特征的相关性,从5大子系统、7项建设内容、5类规划内容,结合低碳生态城基本特征,与城乡规划技术体系进行对接,构建了低碳生态城的规划指标,明确关键要素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强度与热岛的相关性——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强度是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揭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用地地块、规则网格和建筑斑块3个空间尺度上,使用ArcGIS提取地表温度(LST)与建设强度指标,利用SPSS分析其相关性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地地块尺度上,LST与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底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规则网格尺度序列上,LST与建设强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网格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840m网格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LST与绿化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建筑斑块的尺度上,LST与建筑层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建筑面积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强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与演变,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强度指标并非都与LS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热岛除受建设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区域气候、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交通方式以及建筑材质与色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