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电工技术   19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21篇
化学工业   489篇
金属工艺   115篇
机械仪表   172篇
建筑科学   283篇
矿业工程   128篇
能源动力   50篇
轻工业   426篇
水利工程   121篇
石油天然气   131篇
武器工业   37篇
无线电   4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篇
冶金工业   196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4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前文 (I)的共聚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与简化 ,并分别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相互作用实验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考核 ,确定了模型参数并通过模型对聚合动力学行为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2.
A random walk Monte Carlo (RWMC) simulation model of catalytic particl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ructures of bismuth molybdate catalysts and mechanisms of catalytic reactions with propylene selective oxidation and ammoxid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rationality of the RWMC model is proved on the basis of pulse experimental data.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factors affecting catalytic behavior is the transfer of bulk lattice oxygen, which decides the rate of ammonia-consuming and propylene-consuming. The selectivity of main products reaches the maximum after the reduction of catalysts to a certain degree. It is inferred tha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mproves greatly if the ratio of capacity for dehydrogenation from adsorbed propylene molecule on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 of molybdenum metal-imido group (Mo=NH) to that on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 of molybdenum metal-oxo group (Mo=O) becomes much higher.  相似文献   
63.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膜厚的新方法-双电导探针法,测定了高湍流降膜的厚度沿降膜管管程的变化情况,探讨了径向平均膜厚及膜厚的概率密度分布沿管程的变化规律,证明降膜的波动特性同时受到液相雷诺数和管程的影响。并对平均膜厚和液相雷诺数作了经验关联,得出NT=(δ^ )^2/3 [8.92(ReL/4)^5/2 6.0×10^-6(ReL/4)^9/2]^2/15。  相似文献   
64.
刘捷  马墉  纵秋云 《中氮肥》2007,(1):53-56
介绍了新型CO耐硫变换催化剂QDB-04的性能特点及工业应用情况,对Shell粉煤气化煤气第一变换炉反应深度的问题及控制第一变换炉“床层飞温”的办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ODB-04催化剂应用于低水气比Shell粉煤气化制氨变换工艺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5.
王鸣秋  程小敏 《硫酸工业》1996,(6):29-34,41
介绍了硫酸厂废热发电和三废综合治理技术改造情况。沸腾炉顶改成由异形砖砌筑的球拱结构,废热锅炉采用混合循环方式,净化系统改用文-文-间-电流程,干吸塔式改为高强度塔,转化系统改用ⅤⅣⅠ-Ⅲ-Ⅱ“3+2”两次转化流程,污水处理改用二级 和沉降,废热发电并网。  相似文献   
66.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剩余污泥与同步产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能源短缺和污泥处理过程中能耗较高等问题,采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处理剩余污泥并将污泥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从而实现污泥的稳定化与资源化利用.构建以铁氰化钾为阴极电子受体的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分别考察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底物时的产电性能和对污泥的降解效果,并从缓冲溶液、阳极底物浓度和阳极区搅拌3个方面分析其对电池产电性能和污泥降解效果影响.电池输出电压可达到0.66 V,MFC运行一个周期,对污泥总化学需氧量TCOD(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去除率为36.4%,阳极区缓冲溶液的投加和搅拌均可提高电能的输出及对污泥TCOD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67.
以赤泥固废为原料,采用酸解-碱沉淀法制备了赤泥粉体催化剂,并提出一种将催化剂直接喷入SNCR尾气中的除氨工艺,考察了催化剂加入点温度、空速、NH3浓度及水蒸气对氨去除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催化过程具有很高的活性和N2的选择性,450℃以上NH3的转化率可达100%,同时在400~500℃间,N2的选择性高于80%,达到了很好的除氨效果;在500℃,空速为3×106~6×106 h-1之间时,出口NH3浓度均为0;此工艺对于逃逸NH3浓度的适用性较强,入口[NH3] = 50×10-6~1000×10-6 mol/L范围内均可完全脱除,且具有一定的抗水能力。通过一系列表征发现,该种方法制备的赤泥催化剂不仅消除了原始固废的强碱性,还提高了其表面酸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容和丰富的表面微观结构,使NH3的吸附及活化反应能力大大增加;该催化剂过程遵循iSCR机理,在400~500℃温度区间主要发生NH3-SCO反应,低于400℃主要发生NH3-SCR反应,粉体催化剂通过NH3-SCR和NH3-SCO协同反应达到了去除尾气中微量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正> 1979年化学工学协会内成立了“气液固三相反应装置研究会”,对三相反应装置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调查。本文将其调查情况和作者做的一些文献调查综合起来叙述于后。三相反应器的应用例列于表1—1中。表1—1所列内容以日本国内现已应用的为主,同时也列入一些现在虽未应用,但被认为是重要的三相反应系统。表中所列  相似文献   
69.
70.
为了消除防屈曲支撑在强震后留有残余变形的弊端,本文针对一种新型支撑构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残余变形等地震响应均明显小于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钢框架,尤其在残余变形方面,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基本消除了结构的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