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4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6 毫秒
341.
以大豆β-伴球蛋白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制备抗氧化肽,研究发酵时间和浓度对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发酵40 h时,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力最高,抑制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此最佳发酵时间下,当大豆β-伴球蛋白肽浓度为1.6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浓度为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42.
罗玉婷  王立娟  马松  唐尧 《人民珠江》2023,(4):63-70+102
汶川地震发生后,泥石流活动频率急剧增强,具有降雨阈值低、暴发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破坏能力强的特征,危害方式主要包括淤埋、冲击、堵江及淹没等,其中泥石流堵江灾害效应尤为突出,严重威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对泥石流堵江灾害链动态全过程的研究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预警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对典型流域的野外调查与物理试验,并结合遥感影像与降雨数据,对下庄沟泥石流堵江灾害链的动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在t=120 step时泥石流到达流域出口;t=130 step时泥石流向前推进,堵塞部分主河;t=140、150 step时泥石流完全堵塞主河,分别形成了长、宽、厚为236.0、74.0、6.2 m和312.0、79.0、7.1 m的堰塞体,造成上游水位抬升,上游居民区淹没深度在3~5 m。通过将模拟结果与野外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的准确度达84.9%,表明该模型对滑坡—泥石流—洪水的灾害链过程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43.
通过在三聚氰胺海绵(MS)上原位合成BiOBr晶体,再修饰具有pH响应能力的十二烷二羧酸(DDA)及疏水性月桂酸(LA),设计合成可用于复杂体系中的油水分离,并具有光催化降解能力的智能超润湿性S-3D-BiOBr@MS材料。通过选择性吸附、连续油水分离、机械稳定性和循环实验,以及光催化降解实验,证明材料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和循环使用能力,以及光降解水中污染物的能力,优异的多功能性能使其在油水分离及废水净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4.
为降低由于填充墙而出现的刚度增大效应,提升无浆填充墙框架整体耗能能力,设计了一种无砂浆填充墙框架结构,进行了无浆填充墙框架、有浆填充墙框架与相应RC纯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比较了不同填充墙结构形式下的骨架与滞回曲线、刚度、强度退化曲线及耗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在弹性阶段耗能良好,附加给框架结构的刚度很小;在强度退化方面,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较有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好;无浆填充墙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45.
1890年赫特与德律非尔德提出的感光特性曲线(D-1gH曲线),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定量研究和掌握摄影过程的重要基础。它是研究显影液和显影过程、确定感光材料感光度及其标准、控制洗印加工条件等各种技术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工具,也是研究和控制摄影及加工过程中影调和影调摹演的基本手段。对于摄影师来说充分掌握这条感光特性曲线并将其灵活的运用于摄影实践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其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然而摄影师在摄影操作中,手里掌握的曝光计并不能直接测出胶片上所接受的曝光量,他们只能测量和控制景物所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