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45钢表面采用多道搭接的方法进行电子束表面熔凝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分析和研究了电子束表面改性层的显微组织结构、晶粒生长方向和裂纹开裂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经电子束扫描过的表面完全熔凝形成强化层,强化层组织主要为枝晶和柱状晶,且晶粒得到细化,在扫描区产生了微观的和宏观裂纹。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B/M复相钢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得到温度-相平衡图及TTT曲线,运用JSM-5610LV扫描电镜、JB-300半自动冲击试验机、HRS-150型数显洛氏硬度计等进行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测试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理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为淬火温度870℃、出液温度318℃、等温温度370℃,组织为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冲击韧性为28~30J/cm2,硬度为45~47HRC,硬韧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3.
45钢电子束相变硬化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移动电子束高斯热源作用下的三维相变硬化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分析过程中考虑了热源分布、热物性参数、热辐射等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得到了电子束扫描相变硬化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和硬化层的形态,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探讨了电子束工艺参数对硬化区深度和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电子束高斯热源作用下的温度分布等值线呈勺状,表面最高温度滞后于束流中心,且处理后硬化层横截面呈月牙状;在固态相变条件下,硬化层的宽度和深度随着扫描功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24.
根据电子束表面扫描过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铝合金电子束表面扫描处理的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电子束处理后表面熔池的形态。仿真过程中,考虑了试样表面的热辐射和材料的相变,并用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讨论了电子束加速电压、下束时间对熔池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在铝合金材料表面可以获得细小的晶粒组织;在温度场的仿真过程中,模拟得到的熔池的尺寸与实验所测相吻合;仿真得到试样表面温度场分布均匀,试样表面的温度场呈带状分布,横截面处的温度场分布呈梯度分布;熔池的深度和宽度随着电子束加速电压和下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5.
杨磊  刘智  王番  王刚  魏德强 《影像技术》2011,23(6):19-25
针对遥感图像特征选择和提取的波段选择,利用形式概念分析中属性约简的思想设计了波段约简选择算法。该方法利用遥感影像的信息量作为指标,将多光谱影像作为形式背景,各波段作为形式属性,通过属性约简得到核心属性即最优波段,这样不仅避免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对波段选择的影响,还提高了选取训练样本的效率。最后采用了美国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拍摄的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实验,与常用的波段选择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更为简便和高效。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室温油分级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参数对低合金贝氏体球墨铸铁磨球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930-950℃,出油温度180~220℃,出油入炉时间60s,等温温度220-240℃,等温时间1~1.5h;此时材料基体组织为下贝氏体+少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其冲击韧度大于14J/cm^2,硬度为52-56 HRC。  相似文献   
27.
电子束扫描铝硅合金表面熔凝处理过程的失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束扫描工艺影响着铝硅合金熔凝的性能。电子束扫描铝硅合金过程中,会伴随着失重现象,材料的失重对零件的表面形貌以及元素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零件的性能。利用电子束扫描对铝硅合金进行表面熔凝处理,讨论下束时间、扫描频率及功率对表面熔凝处理后试样失重的影响;分析铝、硅两相汽化差异的理论依据,研究飞溅的形成条件,得到失重现象的形成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失重量随着下束时间和功率的增加而加大,快的频率可以抑制失重的进行;饱和蒸汽压值较低的硅相的蒸发量要比铝大;在给定参数下,电子束在试样表面的作用深度可达18.5μm,在6μm处能量达到最大值。电子束熔凝铝硅合金过程中熔池的飞溅以及硅铝相的蒸发是铝硅合金表面失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韦绍杰  魏德强  董鑫 《热加工工艺》2012,41(22):235-237
针对某厂不锈钢活塞筒的应力腐蚀问题,对试样进行了失效分析,其中包括裂纹宏观分析、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晶粒晶界处的非金属杂质和缸体内工业循环水中的氯离子是引起活塞筒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电子束工艺参数及碳素钢的含碳量对电子束表面微熔抛光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试样表面进行电子束表面微熔抛光处理,并测量试样抛光前后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对抛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束束流为5.08 mA、工件移动速度为2.76mm/s的电子束参数,对含碳量0.62%的碳素钢进行表面微熔抛光,试样表面粗糙度值可减小降至0.601μm,减小幅度约为65%。  相似文献   
30.
以圆柱凸轮为例,介绍了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到数控加工仿真的过程.首先使用SolidWorks及其插件CamTrax进行零件的参数化设计,然后将三维实体导人Mastercam中进行刀具路径设置,最后实现零件的自动编程和加工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