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3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电工技术   245篇
综合类   235篇
化学工业   501篇
金属工艺   189篇
机械仪表   256篇
建筑科学   407篇
矿业工程   92篇
能源动力   54篇
轻工业   444篇
水利工程   166篇
石油天然气   105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3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5篇
冶金工业   117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33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Rabbit微处理器在Internet智能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静  鲍可进 《电子技术》2003,30(6):41-43
Rabbit系列微处理器是美国RabbitSemiconductor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功能较强 ,价位较低的 8位微处理器。文章从嵌入式系统接入Internet的技术入手 ,介绍了 8位Rabbit系列微处理器的Interent接入方案 ,及其在消防报警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2.
鲍家声 《新建筑》2006,(3):110-111
鲍家声教授这篇文稿问世算起来已有20年了。作为晚生后辈,我常有机会聆听鲍老师关于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的指教,2004年秋末有机会看到了鲍老师“关于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设想及实施意见——1984年东南大学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建议书”的手稿。这篇手稿用圆珠笔写在几张发黄的草稿纸上,行文遂意,但一气呵成,观点甚是鲜明。文稿中所谈的问题无疑触及传统建筑教育的主要弊端,其改革建议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透出新意而不乏现实针对性。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以及专业建设近20年来的改革历程印证并基本实现了鲍家声教授当年所提出的观点和教学改革建议。现在的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建筑设计”为核心,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为两翼,基础性与拓展性并重的本科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教学计划突出了培植基础、重视理论、面向社会、提高能力的办学特色。专业核心课“建筑设计”的教学改革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进,现已形成一个前三年以基础性教学为主,后两年以拓展性教学为主的“3 2”连续的课程体系。在建筑设计教学中逐步淡化功能类型而转向对设计中基本问题类型(如场地与环境、空间与功能、材料与技术等)的关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为主体的交互方式,四年级的设计教学实行学生自主任选制。同时,设置了与设计课并行的“建筑设计理论”系列课程。我们改变了以“课程”罗列为模式的知识灌输方式,以“建筑设计”为核心目标,建设历史人文类课程群和建筑技术类课程群。在此框架下,建筑史教学加强了与设计课的联结互动,原有的“美术”由纯粹的绘画练习转向绘画表现与设计创造的并重,课程也更名为“视觉设计基础”。技术学科教师参与设计教学,并设置以技术问题主导的课程设计。鲍家声教授建议的新的知识构架也通过相关课程(如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与行为建筑学、绿色建筑等)的设置得以实现。学院注重相关专业课程互动和校内外、境内外合作教学的开放化教学。每学期设计评图都实行答辩制,并且每个课题均须有校外专家参与。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不断进步凝聚了几代人艰辛探索的心血!如今,当我们透过鲍家声教授的这篇文稿来回顾昔日路程,不免感慨丛生,也备加领悟“任重道远”的意蕴。“铸重于磨”,培养有哲理、有理想、有能力、有方法、富有创造性的建筑师”。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今天刊登这篇文稿定会带来新的启示,也将引出对建筑教育更多的思考和创造。(撰文:韩冬青)  相似文献   
23.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用于输油管线原油升温 ,结垢是影响换热器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 ,采用机械清垢或更换换热管的办法工期长、费用高 ,需要探索出一条含油水垢清洗的新方法。根据地层水分析结果和对油汽换热器垢样取样化验 ,认定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油汽 (水 )换热器的垢是以碳酸盐水垢为主的含油水垢。1 酸洗配方的确定对压力容器的酸洗 ,目前国家无统一的规定 ,在酸洗过程中执行《低压锅炉化学清洗规则》。根据水垢的组成 ,确定了以盐酸为除垢剂的主要成份 ,以缓蚀剂来减少盐酸腐蚀 ,以表面活性剂将油垢的亲油憎水性质改为亲油亲水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4.
葡萄皮糟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充分利用资源,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利用葡萄皮糟可提取葡萄皮紫(红)色素、酒石酸、生产天然保健饮料、酿造香醋。  相似文献   
25.
吸附法脱除乙烯中少量氧气的吸附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重量法在电子天平上研究了C2H4和O2单组份在5A、13X、丝光沸石和碳分子筛等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性质和扩散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沸石类吸附剂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远大于O2的平衡吸附量,C2H4的吸附扩散速率也大于O2的扩散速率;在碳分子筛吸附剂上C2H4的平衡吸附量大于O2的平衡吸附量,但O2的吸附扩散速率远大于C2H4的扩散速率,其扩散系数是C2H4的239倍。单柱评价结果表明,C2H4-O2混合组份通过该碳分子筛吸附剂时,O2的破点时间长,C2H4的纯度可达100%。加压有利于选择吸附O2,而且加压吸附、常压脱附再生性能好。该碳分子筛是脱除高浓度乙烯中少量氧气的理想吸附剂。  相似文献   
26.
27.
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采用非抽样金字塔结构和非抽样方向滤波器组构成,具有Contourlet变换所不具备的平移不变性、较高冗余度等优良特性,而且能够克服伪吉布斯现象。图像经过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后分解成多尺度、多方向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信息代表了图像不同频带不同方向的特征,这就简化了系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具有整体的预测性,将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和基于学习的算法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训练精度。针对指纹图像的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重建的图像纹理性细节信息较好,基本保持了原指纹图像的特征点,更接近于原始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28.
在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今天,高校项目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平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高校的项目管理工作中,集成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新要求促进了计算机及其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国内高等院校的科研、教务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全面的综合性服务。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在高校项目管理工作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出发,探讨了具体的应用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价值观尤其是美国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已经侵入到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得大学校园文化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日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30.
高频覆铜板是5G相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广阔.为厘清高频覆铜板领域的发展态势,对高频覆铜板及其关键核心技术(树脂、纤维布、填料、铜箔等)的专利大数据进行全面挖掘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覆铜板领域仍处于高速发展期,树脂、纤维布、填料、铜箔等技术演进以实现稳定的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为目标.美国和日本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日立、住友、松下、三菱等日企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列.我国在高频覆铜板领域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形成了广东和江苏两大研发高地,涌现了生益科技、华正新材等优势企业,但整体上专利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且面临较强专利壁垒.据此,提出了我国高频覆铜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