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建筑科学   22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求学期间,因为偶然的原因着手做一些有关古代园林遗迹的研究,兴趣在于考察古人当初是如何思考与设计的。初衷只是想解决一个小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困惑越来越多,解除困惑揭示“真相”的过程犹如掘井挖矿,充满艰辛,但也带来了不少意外和惊喜。笔者也常常在研究的困难面前感叹,自己还停留在古代园林研究的初浅阶段,相比历史理论界前辈研究者,光是培养古代文献阅读和考辨能力就非十年之功,自己的积累远远不够扎实,以下只能粗浅地谈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标准化能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导则,更科学 地指导设计。目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热环境设计专项标准暂 缺,但在其他国家和相关行业已出台了多项涉及城市绿色空间 相关热环境标准,其中遮阳作为最主要的降温方式,相关内容 在所有标准中占了较大比重。在归纳了国内外主要热环境遮阳 标准的基础上,对各自的评价方式、单项指标异同进行比较, 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地理、社会背景、发展程度等 条件不同,并从中得出我国同类标准制定研究时,宜丰富指标 体系、提升数据可获得性、采用开放评估方式,并保证标准周 期性与时效性,以期为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热环境设计专项标准 的制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鲍沁星  沈瑶 《风景园林》2018,25(12):30-35
印度灵鹫峰历史悠久、佛教影响深远,是亚洲早期山地景观开发中受人文因素影响的重要案例,然现今园林景观等相关研究领域对其关注不足。从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的角度,梳理了灵鹫峰文化景观的历史沿革与重要影响,包括佛教文化在王舍城地区的形成过程、灵鹫峰景观建置、灵鹫峰图像史料遗存以及文化景观用典,阐释了其对杭州飞来峰文化景观的深刻影响,并分析了近现代考古研究对印度灵鹫峰再开发与旅游的影响,探讨了灵鹫峰对研究当代山地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杭州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园林遗址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宋恭圣仁烈杨皇后宅院位于杭州吴山清波坊,建于南宋时期,属南宋恭仁皇后所有.在2001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庭院中大型假山与方型水池遗址,位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继汉代南越国皇家园林遗址、唐代山西降守居衙署遗址以来古代园林之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对研究宋代园林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除遗址考古报告发表之外,其并未引起古典园林史研究者的注意.在此,笔者以遗址考古报告为基础,通过追溯宋代文献典籍、考证和调研,对这座南宋皇室宅院园林的性质、园主以及造园手法进行了探讨和推测.  相似文献   
15.
金卓菲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23,39(4):97-102
钱塘观潮是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现象,具有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其申遗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因此遗产真实性讨论对其申遗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以钱塘江沿线现存的8个历史观潮点为研究对象,对其观潮历史进行概括梳理。在此基础上,应用Arc GIS视域分析的方法,还原历史观潮点的观潮视线,验证其观潮可能性。结合现场观测总结各历史观潮点的视觉特征,并探讨古今视觉变化的原因,以期为现代观潮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通过科学量化的视觉分析,讨论钱塘观潮景观核心遗产点遗产价值的真实性,为钱塘文化景观遗产真实性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支撑,从而推进钱塘文化景观的申遗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灵隐飞来峰被誉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第一山林",逐步发展成为杭州夏季的避暑胜地,飞来峰传统园林景点选址与古代山林地造园中的避暑传统智慧紧密相关。在过去定性研究"避暑"园林文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卫星热红外遥感、热环境实测等定量方法来评价其以"避暑"为核心的风景园林特征,提炼和发掘古代山林地造园传统智慧的科学价值,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杭州西湖山林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尚存许多不甚清晰、有待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在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文献材料不成系统的现实情况下,宋画对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以宋画《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图像材料为例,指出了其在园林史研究上所具有的关键史料价值,推进了中国古代园林源流和发展脉络的新认知。  相似文献   
18.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儿童园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儿童公园的设计必须首先理解儿童是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能够在公园里游玩、想象并创造他们自己的故事。这就是说,在公共景观里建设儿童公园需要仔细地进行规划,并且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有清晰愿景的过程。这个愿景必须得到下述条件的支持:孩子们成为该设计中的积极参与者,对场地进行透彻的综合分析。许多儿童活动空间的失败被归咎于不佳的植物设计。在成千上万游客踩踏的情况下,了解场地上的小气候环境以及如何利用小气候来最大限度地维持植物最佳生长状态,可以避免这类问题。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Ian Potter Foundation)儿童园的规划开始于一个清晰的愿景。规划包括了一系列孩子们参与的有意义的讨论,许多场地得到调整,包括土壤改良以及额外的排水措施;而且,规划特别强调植物材料的选择。描述了儿童公园的设计全过程并相信这就是公园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宋代山水画对日本造园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遍认识,以具有代表性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中山水画式枯山水庭院为研究重点,挖掘山水画在日本的传播融合与造园者的生平经历。通过文献考证、现场调研,结合流传画作与绘画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测分析宋代山水画对日本大仙院枯山水营造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从"画意造园"视角研究日本传统园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两宋园林中方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沁星 《中国园林》2012,28(4):73-76
通过考察遗存的宋代文献典籍和宋代绘画,指出方池和直线形的池岸是两宋皇家园林理水的常见形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理水手法受到宋代流行的风水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和曲水流觞一样具有悠久的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方池理水在两宋私家造园活动中也非常流行,反映宋人的理学思考背景,形成了独特的方池欣赏文化.两宋园林中方池的欣赏趣味向外传播,影响了朝鲜半岛的造园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