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6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5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在核电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工识别图纸误差较高,易造成企业损失,有必要利用自动化提取表格信息技术代替人工。表格结构识别是表格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但核电施工图纸表格结构复杂且样本少,影响了识别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结合高效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扩展模型EPNet,引入了渐进式尺度扩展模块,增强了有效特征通道权重,实现了少样本的有效特征信息获取。另外,利用局部特征中的文本区域和全局特征中单元关系的视觉信息来获得可靠的单元格边界,提高边缘拟合的精细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识别核电施工图纸中的表格单元格结构方面表现出色,与Mask R-CNN模型相比,精确度提高了1%,F1值提高了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82.
循环潜力代表建筑中的材料形成环状材料流的能力,即材料的利用效率。通过量化材料循环潜力及构件的可拆解性,探讨了重型木材与混凝土、重型木结构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循环潜力差异。以Kajstaden住宅楼为例,利用Revit建模获取建筑准确的材料信息,结合材料循环数据库进行定量计算,并使用eco2soft工具评价环境影响,探究了重型木结构建筑与混凝土建筑的材料及构件在循环潜力、物质消耗、废弃物总量及全球变暖潜能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重型木结构建筑材料及构件的循环潜力高于混凝土建筑,且可拆解性强,物质消耗总量和废弃物总量均不足混凝土建筑的三分之一,能够实现负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为重型木结构建筑的材料选择、构件设计和循环潜力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从材料循环角度提出实现建筑领域碳中和及零废弃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83.
以茶多酚和VC为对照,采用Fenton反应法研究金针菇多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金针菇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含量范围内,金针菇多糖对·OH和O2-·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金针菇多糖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比茶多酚和VC强。此外,研究了金针菇多糖抗油脂自动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84.
孙启明  黄琼  张颀 《新建筑》2023,(1):70-75
基于碳中和及零废弃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确定建筑循环潜力量化计算方法,提出材料循环数据库与数字建模工具协同的设计流程。以重型木结构建筑瑞典卡斯塔登住宅楼为例,通过BIM-Eco2soft-MS Excel的工作流程获取建筑的材料及构件信息、50年建筑使用期限内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值,并实现建筑循环潜力的定量计算。进而分析了建筑设计决策对于实现负碳排放和废弃物源头减量的重要影响,为重型木结构建筑的材料选择、构件设计和循环潜力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5.
谭超  邹琴  陈慧  杨芳  黄琼  吴同 《化工时刊》2023,(1):85-87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质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熟悉各种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我校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依托过程分析与控制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近年来分析测试类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及成果为抓手,探索了跨专业分析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和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实效。作者对跨专业质检人才培养的背景与意义、主要思路和举措作了简要介绍,以供化学相关专业质检人才培养改革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86.
目的 以广州市为例分析湿粉类制品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和生产加工过程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市范围生产湿粉类制品的生产单位,采集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样品及同批次产品生产使用的原料,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共采集32份出厂的湿粉类制品、139份市售湿粉类制品、32份原料大米、5份小麦淀粉、3份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