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混合用途目前被认为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在高密度城市地区减少交通量,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量,以及便于将新发展项目融入到现状城市肌理中去等。此外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它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可以提供巨大的支持。香港特区在其发展历史上有着自身的用地特征,在应变城市发展情况的法定规划体系指导下,香港形成了以弹性的城市核心区混合用途为特征的高层高密度的城市格局。这套体系表明了政策工具的“看得见之手”如何可以回应和协调市场力的“看不见之手”,从而确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香港特区的混合用途与法定规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混合用途目前被认为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在高密度城市地区减少交通量,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量,以及便于将新发展项目融入到现状城市肌理中去等。此外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它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可以提供巨大的支持。香港特区在其发展历史上有着自身的用地特征,在应变城市发展情况的法定规划体系指导下,香港形成了以弹性的城市核心区混合用途为特征的高层高密度的城市格局。这套体系表明了政策工具的“看得见之手”如何可以回应和协调市场力的“看不见之手”,从而确保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开发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全面应用多种专业学科的知识,本文提出创建多学科工作组,采取循环的设计编制程序,从而形成综合的城市设计决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理想城市模式及其变迁以及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的分析,发现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已经超越愿景与技术主导的城市和政策与指标主导的城市而进入生态城市阶段,但主流城市规划的手段却仍然只有应对蓝图理想的空间控制和应对指标理想的数字控制,因此提出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本文还对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通过对生态学派和城市学派认识差别的分析,指出当前的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无法与生态城市建设充分结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特征性和应用性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结构和特征,各子系统的内涵、特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应用该结构模型对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现象和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