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0篇
能源动力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建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物理模型和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利用VisualBasic软件对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集热器循环水泵启动温度、储热时间段、水箱容积与集热器面积比(V/A)和地下储热循环水泵启动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性能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优化配置,以此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和节能.  相似文献   
2.
The energy efficiency monitoring is an essential precondition for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controlling and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Based on the data monitoring applied in the school building, this work is focused on the parameters acquisition and operation analysis of the GSHP system in Tangshan. Results show the average COPs(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are2.85 and 2.70 in summer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and heat(cold) unbalance underground existed after whole year operation. The analysis of data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direct borehole air-conditioning saved some power consumption obvious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summer and energy saving of the GSHP system depended remarkably on it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Besides the observation points of ground temperature are laid for a large-scale GSHP system, and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the pipes group needs to be concerned specially in safeguarding better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3.
对实际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温度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土壤温度受地源热泵的释/吸热不平衡、释吸热量以及土壤过渡季自然恢复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初期的运行模式对土壤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试验系统在供热季末期吸热量为1 106 k W h以下时土壤温度可以自动回升,在供冷季末期释热量为1 350 k W h以下时,土壤温度也可以自动下降.在文中土壤条件下过渡季对土壤温度的恢复作用十分有限,土壤温度的动态平衡主要依赖地埋管换热器的全年热平衡.根据空调系统的冷热负荷差异,在设计和运行时通过必要措施来避免地埋管换热器的热失衡,是地源热泵系统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针对衡水市第三系地热水供热系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梯级综合应用技术方案,对运行模式进行了优化分析,并获得了最佳回灌模式.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整个供热系统运转安全可靠,地热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5%,回灌水温度可降至33℃,回灌率达到50.32%,可有效解决当前第三系地热资源普遍存在的综合利用程度低、尾水温度过高且直接排放等现象,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蒸汽在竖直管内的凝结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含有不凝性气体(空气时,蒸汽在光管内的凝结换热性能显著下降,而当蒸汽流速增大时,下降程度减小,进一步证实了现有的理论结果。特别是,实验发现,当管内插入大空隙率花丝元件时,能显著改善不凝性气体对蒸汽凝结换热的不利影响。此结果将对非共沸制冷工质的广泛使用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基于信息化的智慧供热系统逐渐代替传统供热系统,实现供热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和节能减排。本文介绍智慧热网系统架构原理,并从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角度阐释智慧供热系统的设计,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供热系统整体升级改造后的调控策略和节能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初步建立了土壤高温储热热湿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土壤热湿迁移过程中的湿度场稳定时间明显滞后于温度场,且与土壤类型和水力传导特性等有关.对于水力传导性较差的土壤,在高温储热初期,靠近热源的地方容易产生湿份聚集,使得湿度曲线出现一个短期峰值.与低温储热相比,土壤高温储热时湿度迁移对温度场的影响较大,温度场呈整体降低趋势,降低幅度顺序为:砂土>壤土>粘土.在该文模拟条件下,粘土的热湿迁移过程对于初始湿度的变化不敏感,而砂土的热湿迁移过程则依赖于初始湿度,且影响程度随着初始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降膜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方案。在喷淋区布置多块竖直降膜板,低温喷淋水在上方喷下来,在降膜板上形成液膜,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饱和湿空气向上流动,与液膜直接接触,实现热质交换。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喷淋水的流量、湿空气的流速、湿空气的温度和降膜板的高度等对余热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喷淋水流量和降膜板高度或降低湿空气流速和进口温度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和冷凝率。搭建了降膜直接接触余热回收实验台,并与空喷淋塔进行了比较。在实验范围内,与空喷淋塔相比,降膜直接接触余热回收使换热效率提高20. 0%~23. 2%,模拟与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为3. 1%,证明模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新型供热收费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现有供热收费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供热收费模式--三部制收费模式,给出了三部制收费模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鹏  王丽  齐承英  俞颐秦  马海云 《变压器》2002,39(10):25-29
对以F-113为制冷剂的一台蒸发冷却变压器样机进行了试验。通过与相对应的油浸变压器数据进行比较,表明蒸发冷却降温技术在变压器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