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21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1篇 |
综合类 | 260篇 |
化学工业 | 820篇 |
金属工艺 | 251篇 |
机械仪表 | 246篇 |
建筑科学 | 393篇 |
矿业工程 | 226篇 |
能源动力 | 140篇 |
轻工业 | 303篇 |
水利工程 | 94篇 |
石油天然气 | 174篇 |
武器工业 | 48篇 |
无线电 | 8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66篇 |
冶金工业 | 690篇 |
原子能技术 | 56篇 |
自动化技术 | 7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121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57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65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08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275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39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245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3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针对不同分辨率的测量地形数据源,提出了镶嵌四叉树模型,用以实现对多分辨率数据源的镶嵌,以及与细节层次(LOD)算法的融合.设计了基于此模型的批LOD算法,给出了相关公式,并设计了一种从CPU到GPU的渐进LOD数据传输方法.分析了镶嵌四叉树的场景浏览模式,设计了基于此模型的双向两级外存数据调度算法,通过水平、高度两个方向的预测和两级数据预取实现数据页的动态更新,实现了三维地形场景的快速构建和实时浏览.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处理大规模多分辨率数据源并且能够充分发挥CPU、GPU与I/O的效率,从而在有限环境下进行快速实时绘制. 相似文献
92.
93.
94.
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降水为例,根据基坑降水过程中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转化关系,建立了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的耦合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在多层含水层复合存在、含水层最深底板埋深达145 m、基坑周围挡水连续墙埋深达34 m、抽水井埋深达55 m、抽水井过滤器埋深为34~55 m,单井抽水量为1420 m3/d的8口抽水井联合降水情况下,基坑中心下伏第Ⅰ承压含水层上部降压段水位降至埋深26 m时的地下水复杂流动状态及其地面沉降特征。经后续工程验证,该结果正确、可靠,该理论用于模拟预测此类地区深基坑降水引起的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地面沉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5.
96.
老挝某铜铅锌多金属矿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铅、锌及伴生元素银。针对矿石中有用元素共生关系密切和嵌布粒度细的特点,在探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铜、铅、锌依次优先浮选的条件实验及流程结构优化实验。通过硫酸调浆,在弱酸性介质中实施快速优先浮铜、选铜中矿返回选铅的新工艺,在原矿含Cu 2.07%、Pb 5.76%、Zn 2.95%、Ag 443 g/t的情况下,闭路实验获得铜精矿含Cu 20.18%、Pb 10.32%、Zn 1.52%,Cu回收率达到82.40%,且伴生银在铜精矿中含量高达2738 g/t,回收率为52.00%;铅精矿含Pb 45.35%、Cu 2.43%、Zn 3.34%,Pb回收率达到71.54%;锌精矿含Zn 42.21%、Cu 0.07%、Pb 2.55%,Zn回收率达到70.15%。成功地实现了铜、铅、锌的高效分选及伴生银的综合回收,为该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激光扫描角度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影响作用和扫描角度对激光能量在材料内部传递过程的影响,以常用的纤维铺设角度即0°、45°和90°作为激光扫描角度,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扫描角度的增大,激光对材料的热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当扫描角度为45°时,切缝两侧纤维碳化较为严重。通过激光切割试验验证,发现模拟与试验存在误差为746,模拟与试验所呈现出扫描角度对材料的热影响趋势,以及扫描角度对纤维造成碳化的结果特征具有一致性。为降低激光切割对材料的热影响,减小材料的碳化区域,改善材料的激光切割质量,除选用合适的激光参量外,应尽可能的使激光扫描角度与纤维轴向一致。 相似文献
98.
孙宗倜;张友文;李海滨;王秀坤;于洁;解晋茹;庞蓬勃;胡辛欣;聂彤颖;卢曦;庞晶;侯磊;杨信怡;李聪然;孙琅;游雪甫 《电波科学学报》2024,59(5):1286-1294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 是革兰阴性菌细胞膜外膜重要组成成分, 与多数革兰阴性菌不同, 鲍曼不动杆菌在LPS缺失后仍可存活并获得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性。有关LPS缺失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多是针对多黏菌素诱导产生的LPS缺失株, 背景复杂且不稳定。为深入研究LPS缺失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本研究通过双质粒CRISPR/Cas9系统敲除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的lpxC 基因, 构建稳定且背景清晰的LPS缺失株, 并对缺失株的形态、生长速率、抗生素的敏感性、毒力、膜通透性和膜电势进行分析。动物实验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委员会批准(批准号: IMB-20240119D9)。结果显示, 鲍曼不动杆菌ATCC 19606的lpxC 基因被成功敲除, lpxC 缺失后菌株失去外膜LPS, 形态由杆状变为球状, 细菌生长速率变慢, 膜通透性升高, 膜电势降低, 对β -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 并且体内毒力大幅下降。lpxC 缺失引起鲍曼不动杆菌的膜稳态、适应性发生明显改变, 了解LPS缺失介导的多黏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探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寻找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
本文简要综述了电子货币的发展研究过程,分析了Okamoto电子货币体系的特点, 剖析了一种攻击方法,对攻击方法做 出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 上探讨了几种抵御攻击的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子货币系统。 相似文献
100.
邵小平;田创;刘浪;唐仁龙;李龙清;段明岸;王磊 《煤炭科学技术》2025,53(4):202-219
榆神府矿区开发过程形成了大范围的房柱式采空区,产生了大面积悬顶区域。悬顶区域煤柱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化、蠕变等作用,支撑强度弱化,存在失稳破坏的危险,甚至引发矿震灾害。以榆神府矿区某矿房柱式采空区悬顶区域治理为背景,通过搭建基于相似理论的房柱式采空区模拟试验平台,对矸石似膏体料浆在房柱式采空区中的流动及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结束后在充填体表面形成了自进料口至排气孔方向5°左右的自然坡面;靠近进料口处的充实率最高,充实率随流动距离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料浆中部和下部超声波波速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上部则先减小后缓慢上升;料浆整体具有较优的静态抗离析性能;沿流动方向粗(细)粒径占比逐渐降低(增加),相邻煤柱之间靠近排气孔侧的粒径占比略高;沿竖直方向下部粗(细)粒径占比相对较大(小),上部粗(细)粒径占比相对较小(大);充填试样强度沿流动方向表现出波浪型变化规律,在靠近排气孔侧的强度较高,竖直方向上充填试样强度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充填试样产生宏观缺陷与料浆内部产生的气泡无法顺利排出有关。研究揭示了充填料浆在房柱式采空区中的流动及沉降规律,可为榆神府矿区类似矿井的采空区治理、大面积悬顶隐患消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