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948篇 |
免费 | 5402篇 |
国内免费 | 34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72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4612篇 |
化学工业 | 8880篇 |
金属工艺 | 3043篇 |
机械仪表 | 3127篇 |
建筑科学 | 4753篇 |
矿业工程 | 1590篇 |
能源动力 | 1752篇 |
轻工业 | 4418篇 |
水利工程 | 1115篇 |
石油天然气 | 2697篇 |
武器工业 | 373篇 |
无线电 | 638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118篇 |
冶金工业 | 2248篇 |
原子能技术 | 748篇 |
自动化技术 | 8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4篇 |
2023年 | 1079篇 |
2022年 | 1823篇 |
2021年 | 2517篇 |
2020年 | 1936篇 |
2019年 | 1800篇 |
2018年 | 1849篇 |
2017年 | 2002篇 |
2016年 | 1694篇 |
2015年 | 2334篇 |
2014年 | 2798篇 |
2013年 | 3205篇 |
2012年 | 3420篇 |
2011年 | 3495篇 |
2010年 | 3269篇 |
2009年 | 3019篇 |
2008年 | 2933篇 |
2007年 | 2719篇 |
2006年 | 2659篇 |
2005年 | 2150篇 |
2004年 | 1900篇 |
2003年 | 2407篇 |
2002年 | 3283篇 |
2001年 | 2739篇 |
2000年 | 1476篇 |
1999年 | 1160篇 |
1998年 | 680篇 |
1997年 | 598篇 |
1996年 | 589篇 |
1995年 | 464篇 |
1994年 | 387篇 |
1993年 | 258篇 |
1992年 | 224篇 |
1991年 | 132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5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由于仿昆虫扑翼微飞行器需要在小范围内传输扭矩,且扭矩数值较小,一般的扭矩传感器或力传感器在其动态范围内均难以达到测量精度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单轴扭矩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实际的制造和测试。该扭矩传感器的主体为殷钢材料,由激光加工制作而成,利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主轴旋转时目标板的位移,从而建立输出电压与施加扭矩之间的对应关系。传感器带宽和分辨率与微飞行器飞行实验的标准相匹配,同时对离轴负载保持不敏感。经实验测定,该单轴扭矩传感器的带宽为1.1kHz,测量范围为±260.8μNm,分辨率为0.013μNm,可以满足微飞行器扭矩的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射频/微波器件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基于半导体单片集成技术的多种器件集成工艺不断发展。研究了一种采用AlGaAs-InGaAs的砷化镓化合物衬底。琥珀酸湿法蚀刻工艺对器件电性能影响较小。将耗尽型和增强型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pseudomorphic 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 pHEMT)器件集成于同一芯片半导体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增强型晶体管Y型栅极的线宽为0.25 m,开启电压为0.3 V;耗尽型晶体管栅极的线宽为0.5 m,开启电压为-0.8 V,实现了在同一芯片上集成从负到正的栅极电压分布,为设计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设计平台。这种集成技术可以应用于低噪声放大器、线性天线开关、滤波器以及功率控制装置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9.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是5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模块。针对6 GHz以下5G通信应用频段,基于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三级均匀分布式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在增益单元电路中,采用噪声抵消技术降低了噪声,同时实现了信号的单转双变换,并通过电流复用技术提升了增益。栅极人工传输线的终端采用了RL型负载,进一步改善了放大器的噪声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分布式低噪声放大器的带宽为0.5~5.7 GHz,带内增益达到24.2 dB,噪声系数低于4.5 dB,而最小噪声系数仅为2.7 dB。 相似文献
1000.
在中文文本分类任务中,针对重要特征在中文文本中位置分布分散、稀疏的问题,以及不同文本特征对文本类别识别贡献不同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理解的注意力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元特征融合中文文本分类模型(3CLA)。模型首先通过文本预处理将中文文本分词、向量化。然后,通过嵌入层分别经过CNN通路、LSTM通路和注意力算法模型通路以提取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特点的文本特征。最终,文本特征经融合层融合后,由softmax分类器进行分类。基于中文语料进行了文本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CNN结构模型与LSTM结构模型,提出的算法模型对中文文本类别的识别能力最多提升约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