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89篇 |
免费 | 2008篇 |
国内免费 | 8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60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341篇 |
化学工业 | 3819篇 |
金属工艺 | 1531篇 |
机械仪表 | 1405篇 |
建筑科学 | 1947篇 |
矿业工程 | 613篇 |
能源动力 | 623篇 |
轻工业 | 1521篇 |
水利工程 | 370篇 |
石油天然气 | 1266篇 |
武器工业 | 170篇 |
无线电 | 278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027篇 |
冶金工业 | 958篇 |
原子能技术 | 232篇 |
自动化技术 | 29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473篇 |
2023年 | 458篇 |
2022年 | 705篇 |
2021年 | 1026篇 |
2020年 | 846篇 |
2019年 | 647篇 |
2018年 | 666篇 |
2017年 | 708篇 |
2016年 | 671篇 |
2015年 | 867篇 |
2014年 | 1037篇 |
2013年 | 1274篇 |
2012年 | 1388篇 |
2011年 | 1445篇 |
2010年 | 1322篇 |
2009年 | 1215篇 |
2008年 | 1170篇 |
2007年 | 1186篇 |
2006年 | 1154篇 |
2005年 | 1090篇 |
2004年 | 732篇 |
2003年 | 658篇 |
2002年 | 659篇 |
2001年 | 523篇 |
2000年 | 588篇 |
1999年 | 625篇 |
1998年 | 504篇 |
1997年 | 414篇 |
1996年 | 433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三缺一"情境下的空间演绎与营造——广州图书馆新馆设计竞赛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州图书馆新馆设计国际邀请竞赛的背景和概况,分析了项目基地的特殊空间情境,从建筑体量的呼应、空间形态的协调、图书馆文化特性的缔造等几个方面,对竞赛方案的空间环境演绎与营造进行评析,探讨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以期对国内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潍坊市白浪河滨水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如何使滨水空间与周边环境相联系、具有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风景园林评论的发展有诸多推动因素,对已发表的风景园林评论文献进行分析评论,会大有裨益。其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评论原文献的评论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探讨如何更好地去评论;二是评论 相似文献
15.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荷载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98)活荷载和风荷载标准值的制订依据.对单层轻钢房屋的抗震考虑作了简要说明.雪荷载和吊车荷载仍采用我国现行荷载规范的规定,对美国金属房屋制造商协会的规定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研究添加钼粉及稀土氧化物La_2O_3对Km TBCr15Mo高铬铸铁表面激光原位合成TiC-V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分析钼及La_2O_3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熔覆层无裂纹且组织致密,熔覆层的组织主要由(Fe,Ni)固溶体,细小颗粒状或树枝状TiC-VC复合碳化物组成。随着钼粉的加入,熔覆层的组织更为均匀,钼元素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使弥散分布的TiC、VC颗粒难以聚集长大。随着La_2O_3的加入,熔覆层的形核核心增多,更多的雪花状TiC-VC弥散分布于熔覆层组织中。由于钼具有较强的碳化物形成能力以及对显微组织起到晶粒细化作用,La_2O_3对显微组织的细化及涂层的净化具有较大作用,因此适当的钼粉(5%)或稀土La2O3能提高熔覆层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In 2010, the Australia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sector contributed about 28% of the value of all construction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8%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o cope with the demand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Owing to land scarcity, construction on sloping sites has become a commo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This method has economic benefits but poses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it damages topsoil, disturbs natural drainage and groundwater pathways and imposes additional stress on soil under fill. The life 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residential projects on sloping sites on a range of slopes and soil types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Forty-one detached dwellings were selected and a service life of 60 years assumed for the study.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slope for each type of soil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ife cycle energy consumption. As part of the onsit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struction on sloping sites play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life cycle energy analysis of a build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