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25篇
  免费   7535篇
  国内免费   4929篇
电工技术   542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6862篇
化学工业   9317篇
金属工艺   4068篇
机械仪表   4711篇
建筑科学   5065篇
矿业工程   2374篇
能源动力   1842篇
轻工业   7822篇
水利工程   2011篇
石油天然气   2737篇
武器工业   992篇
无线电   72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147篇
冶金工业   2616篇
原子能技术   1178篇
自动化技术   10655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066篇
  2022年   2401篇
  2021年   2978篇
  2020年   2247篇
  2019年   1621篇
  2018年   1875篇
  2017年   2001篇
  2016年   1828篇
  2015年   2903篇
  2014年   3743篇
  2013年   4368篇
  2012年   5455篇
  2011年   5610篇
  2010年   5386篇
  2009年   5049篇
  2008年   5208篇
  2007年   5227篇
  2006年   4562篇
  2005年   3632篇
  2004年   2782篇
  2003年   2091篇
  2002年   2253篇
  2001年   1992篇
  2000年   1443篇
  1999年   785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3):217-229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3.
空间相机中的偏流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星载TDI-CCD相机在成像过程中,偏流角会对相机的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根据卫星轨道方程给出了偏流角和偏流角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具体形式,基于此分别研究了偏流角在卫星穿航方向和沿航方向引起的像移量和它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流角是纬度的函数,由它引起的像移在穿航方向对相机像质的影响较为严重,必须加以校正.并针对极地圆轨道详细计算了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程度和在MTF偏流角>0.95的情况下偏流角需要调整的最小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24.
储层泥浆侵入深度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浆侵入半径的确定尚缺乏严格的验证标准.以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和离子扩散方程为基础,结合储集层特点,研究了不同储层参数下泥浆滤液对地层的侵入特性.数值模拟侵入时间选取10 d和20 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侵入半径在渗透率不变的情况下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孔隙度不变的情况下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和孔隙度都发生变化时,泥浆侵入半径一般随孔隙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依据这种关系对测井资料约束处理,得到的泥浆侵入半径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5.
在分析研究目前国内外油气井完井产能计算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气田东部浅层气藏常用的几种完井方式,建立了该地区完井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了其数学模型的准确可行性,并为出砂井和非出砂井的完井方式提供了选择依据:对于出砂井,砾石裸眼充填完井方式是最理想的完井方式;对于非出砂井,实际裸眼完井的产能最大。得出的结论对该地区直井完井方式的选择,完井参数优化设计以及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板式换热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板式换热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外漏、串液等故障,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7.
一种基于空间到达角的卫星电子侦察信号分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简化的卫星电子侦察空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到达角分选卫星电子侦察信号的新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密集信号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28.
Studies on the deactivations and initiations of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s of 1,3‐butadiene have been achiev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nitiation and deactivation control the re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peak of the polymerization rate,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has been studied. Monte Carlo modeling of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and mechanism was confirmed by the agreement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simulation results of polymerizations run with a temporary evacuation of monomer. The balance of catalysts and active chains is established by both initiation and chain transfer reactions with cocatalyst, which causes a ‘pseudo‐stability’ stage.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9.
黄菠  樊丰  伍瑞卿 《中国有线电视》2006,(21):2109-2112
H.264标准在基本档次和扩展档次中采用CAVLC熵编码,完成对变换系数残差块的编码。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H.264标准的CAVLC编解码器,程序代码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编写,并在QuartusⅡ中进行了仿真验证,可以实现对每个残差块数据的编解码并将其按照宏块光栅扫描的顺序输出到存储器,因此适合于嵌入在最终的码流中。仿真结果表明此CAVLC编解码器达到H.264标准中基本档次和扩展档次level3.0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0.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multiple fibers o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without wavelength conversion. We study networks with dynamic wavelength routing and develop accurate analytical models to compare various possible options using single- and multiple-fiber networks. We use results of an analytical model and simulation-based studies to evaluate the blocking performance and cost of multifiber networks. The number of fibers required providing high performance in multifiber networks and their costs are compared. A case is made for using multiple fibers in each link with fewer wavelengths instead of using a single fiber with many wavelengths.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a network with four fibers per link and with four wavelengths on each fiber without any wavelength conversion on any node yields similar same performance as the networks with one fiber per link and 16 wavelengths per fiber on each link and with full wavelength conversion capability on all nodes. In addition, the multifiber network may also offer the cost advantage depending on the relative cost of components. We develop a parametric cost model to show that multiple fibers in each link are an attractive option. Finally, such multifiber networks also has fault tolerance, with respect to a single fiber failure, already built into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