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47篇 |
免费 | 781篇 |
国内免费 | 4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2篇 |
综合类 | 593篇 |
化学工业 | 1058篇 |
金属工艺 | 270篇 |
机械仪表 | 461篇 |
建筑科学 | 538篇 |
矿业工程 | 187篇 |
能源动力 | 208篇 |
轻工业 | 493篇 |
水利工程 | 160篇 |
石油天然气 | 568篇 |
武器工业 | 94篇 |
无线电 | 7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07篇 |
冶金工业 | 262篇 |
原子能技术 | 150篇 |
自动化技术 | 9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33篇 |
2021年 | 314篇 |
2020年 | 254篇 |
2019年 | 199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80篇 |
2014年 | 371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482篇 |
2011年 | 505篇 |
2010年 | 432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436篇 |
2007年 | 401篇 |
2006年 | 378篇 |
2005年 | 334篇 |
2004年 | 209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93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样啁啾光纤光栅理论是实现超高信道数梳状滤波器的理想方案,但是一个啁啾模板只能实现特定波长间隔的光梳状滤波器。提出一种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直流相移实现任意波长间隔梳状滤波器方法。该方法只需一个啁啾模板与亚微米精度的位移台,在灵活性、简单性和制作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仿真和实验表明FBG直流折射率调制可以引入任意的相位偏移。利用该方法实现了波长间隔为100,50,40GHz的梳状滤波器。最后分析了直流相移光栅长度与相位误差对滤波器边带抑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电子束诱导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钴(Co)微米线,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磁力显微镜(AFM/MFM)以及物性测量系统(PPMS)等手段对Co微米线的沉积尺寸、微结构、铁磁性和电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微米线轮廓清晰、均匀性好。在不同的沉积条件下,微米线的实际长度与设定长度基本一致;实际宽度数据呈类梯形分布,半高宽是设定值的2~10倍;实际厚度低于设定厚度的60%。沉积电流对Co微米线的铁磁特性有重要影响。当沉积电流大于0.5 nA时,样品呈现出良好的铁磁特性。另外,电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Co微米线呈现绝缘特性。成功制备了室温铁磁绝缘Co微米线,这将有助于深入开展微纳尺度的结构与器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对InN薄膜在氨气氛下的高温退火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XRD,SEM和XPS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nN薄膜的结晶质量和表面形貌并不随退火温度单调变化.由于高温退火时N原子的挥发,剩下的In原子在样品表面聚集形成In颗粒.当退火温度高于425℃时,In原子的脱吸附作用增加,从而导致样品表面的In颗粒在退火温度高于425℃时逐渐减少.XRD和SEM结果表明In颗粒密度最高的样品具有最差的结晶质量.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In颗粒隔离了其下面的InN与退火气氛的接触,同时,金属In和InN结构上的差异也可能在InN中导致了高密度的结构缺陷,从而降低了InN薄膜的结晶质量. 相似文献
104.
105.
Kai Li Dan Ding Da Huo Kan‐Yi Pu Ngo Nguyen Phuong Thao Yong Hu Zhi Li Bin Liu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2,22(15):3107-3115
A facile strategy is developed to synthesize dual‐modal fluorescent‐magnetic nanoparticles (NPs) with surface folic acid by co‐encapsulation of a far‐red/near‐infrared (FR/NIR)‐emissive conjugated polymer (PFVBT) and lipid‐coated iron oxides (IOs) into a mixture of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oly(ethylene glycol)‐folate (PLGA‐PEG‐FOL) and PLGA. The obtained NPs exhibit superparamagnetic properties and high fluorescenc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lipid coated on IOs is effective at separating the conjugated polymer from IOs to minimiz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hese NPs are spherical in shape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180 nm in water, as determined by laser light scattering. In vitro studies reveal that these dual‐modal NPs can serve as an eff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to achieve targeted imaging of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without obvious cytotoxicity. In vivo fluorescence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Ps are able to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e in tumor tissues to allow dual‐modal detection of tumors in a living body. Thi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conjugated polymer based dual‐modal nanoprobes for versatile in vitro and in vivo application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06.
107.
在通讯系统中天线的极化匹配系数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雷达目标应用中的最优极化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单站雷达系统中天线的共极化匹配系数,交叉极化匹配系数和自适应极化匹配系数的新概念,并给出了便于计算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8.
简述了半导体器件内引线键合的机制及如何检测内引线的键合质量, 分析了影响内引线键合质量的因素, 重点分析了半导体器件最常见的失效模式——键合点脱落的因素, 并提出改进键合质量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磁盘阵列的超高速SAR原始回波数据记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基于磁盘阵列的合成孔径雷达超高速原始回波数据记录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讨论了两种数据包的分配方案:基于先后顺序的数据包分配方案和基于统计特性的动态数据包分配方案,并指出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两种方案实现结果的性能参数对比表。 相似文献
110.
基于相干合成的可调全光纤脉冲激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光束相干合成的原理,提出了脉冲激光产生的新方法,设计并构造了相应的全光纤实验系统.该方法通过对光纤耦合器中相干合成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进行有效地控制,实现重复频率、脉宽、占空比均可调的脉冲激光输出.实验中利用闭环工作点控制法进行噪声相位补偿,以得到稳定的脉冲光输出.实验分别利用矩形波、三角波、正弦波进行相位调制,得到了相应波形的激光输出;利用不同参量矩形波进行相位调制,可以得到重复频率从1~500 kHz,占空比从20%~80%可调的脉冲光输出,在重复频率为500 kHz时,脉宽可达300 ns.这种脉冲激光产生技术为大功率、可调脉冲激光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