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88篇 |
免费 | 866篇 |
国内免费 | 44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90篇 |
综合类 | 577篇 |
化学工业 | 745篇 |
金属工艺 | 318篇 |
机械仪表 | 416篇 |
建筑科学 | 443篇 |
矿业工程 | 235篇 |
能源动力 | 100篇 |
轻工业 | 807篇 |
水利工程 | 177篇 |
石油天然气 | 217篇 |
武器工业 | 93篇 |
无线电 | 53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2篇 |
冶金工业 | 261篇 |
原子能技术 | 148篇 |
自动化技术 | 8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263篇 |
2021年 | 330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276篇 |
2014年 | 334篇 |
2013年 | 388篇 |
2012年 | 485篇 |
2011年 | 514篇 |
2010年 | 469篇 |
2009年 | 388篇 |
2008年 | 465篇 |
2007年 | 473篇 |
2006年 | 359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215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oasting in gear is a common driving mode for the conventional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and the assistant braking function of ICE is utilized to decelerate the vehicl... 相似文献
122.
该文分析了某装载机变速器的油压调节系统,包括主调压系统、液力变矩器调压系统和离合器压力控制,利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建立各部分模型,由此得出各部分的油压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各部分的压力要求,并且为变速器压力调节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单胞及多胞铝合金薄壁梁吸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胞、方孔多胞及蜂窝多胞三种薄壁梁进行了不同碰撞形式的仿真计算;利用台车碰撞试验台对蜂窝铝与方管铝薄壁梁结构的变形模式和变形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初始碰撞动能情况下,方孔多胞结构的压溃量最小,且以叠缩压溃的稳定变形模式进行;而在压溃量相同时,方孔多胞结构的吸能量最大,碰撞过程的材料利用率最高,其碰撞力峰值与均值差别最小。因此,方孔多胞薄壁梁应用于车身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126.
使用自主研发的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对生物质热解制油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实验温度450、500、525、550、580、610℃下得到的目标产物进行分析,得到了反应温度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550℃时,最大液体产率为42.5%(质量);实验得到的不可冷凝气体的组分以CO、CO2、CH4和H2为主,气相产物产率约为37.7%(质量)。在实验基础上,利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建立了生物质热解制油工艺模拟流程,模拟分析了热解温度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模拟实际热解过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7.
目的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痕量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含量。方法将兔抗BSA抗体标记到表面等离子共振芯片表面,监测BSA与抗体结合后SPR芯片表面的变化,利用SPR技术建立快速检测痕量BSA的新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检出限、定量限和最佳线性范围的确定,并进行重复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抗体的标记水平为10 000 RU,对BSA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基于信噪比为3时,BSA的检出限为0.003 ng/ml,基于信噪比为10时,BSA的定量限为0.01 ng/ml,BSA浓度在0.01~100 ng/ml范围内,与SPR仪响应值的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 9;用建立的SP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BSA的日内RSD为3.3%~4.6%,日间RSD为3.4%~4.8%,均小于5%;SPR方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测定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icELISA)检测不同浓度BSA含量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建立了采用SPR技术检测BSA的新方法,可用于痕量BS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