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9篇
  免费   1181篇
  国内免费   595篇
电工技术   639篇
综合类   839篇
化学工业   936篇
金属工艺   589篇
机械仪表   496篇
建筑科学   629篇
矿业工程   371篇
能源动力   168篇
轻工业   820篇
水利工程   243篇
石油天然气   304篇
武器工业   159篇
无线电   7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1篇
冶金工业   289篇
原子能技术   150篇
自动化技术   1064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48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无菌环境下取新生SD大鼠(24 h内)海马,清洗、剪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200目滤网过滤,混合培养,约5 d后加入阿糖胞苷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情况,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海马神经元纯度≥90%。神经元接种3 d后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13~14 d突起形成密集的神经纤维网络,14 d后细胞出现凋亡。结论本实验方法步骤简便,可获得纯度较高的海马神经元,为研究与海马神经元相关的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准确模拟沥青胶结料的物理硬化过程及评估其物理硬化趋势,采用常规弯曲梁流变(BBR)试验设备对10种常用道路沥青进行了改进弯曲梁流变(EBBR)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了低温等级损失指标;此外,在设计不同的低温恒温养护时间的基础上,测试了沥青蠕变劲度与蠕变劲度变化率,并采用Avrami等温结晶动力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EBBR法较BBR法对沥青的低温性能区分精度更高;采用Avrami等温结晶动力学理论可较好地模拟沥青胶结料的物理硬化过程,拟合分析得到的Avrami指数与EBBR试验得到的低温等级损失值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沥青胶结料低温物理硬化与结晶性能为评价沥青在实际工程中的低温抗开裂能力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当前结构安全监测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发展利用少量传感器信息及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安全监测新方法,来克服现有系统传感器繁多、造价昂贵、海量数据难以处理的问题。介绍了单测点信息的多维相空间方法和单传感器信息的重构相空间方法;在基于双传感器信息的移动互相关函数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传感器信息的移动传递熵方法;阐述了基于少量传感器信息的移动主成分分析法的物理意义及其工程应用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利用单传感器方法和移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小波包能量法、二次协方差矩阵法对虎门大桥进行长达5年的安全监测。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安全监测人工智能方法及其发展概况,分析了基于结构动力学信息的深度学习方法及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基于少量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法在结构安全监测应用中的发展思路。结果表明:单传感器信息的重构相空间方法更适用于实际工程;基于双传感器信息的移动互相关函数法和移动传递熵方法均能精确定位损伤;移动主成分分析法最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54.
高位硬厚岩层破断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柳煤矿10416工作面高位硬厚岩浆岩条件为背景,建立高位硬厚岩层三边固支一边简支弹性薄板力学模型,利用瑞利–里兹法,推导出硬厚岩层挠曲函数与应力近似解析式,得到破断跨度的计算式,并根据覆岩破裂形态提出破断步距的计算方法。采用微震、支架压力及地表下沉等监测分析,揭示高位硬厚岩层破断失稳规律及其动力响应。研究表明:高位硬厚岩层破断前的挠度最大点为(x =a /2,y =13b/(10π)) (a为硬厚岩层走向悬露长度,b为硬厚岩层沿倾向的悬露长度);当a<1.049b时,硬厚岩层首先沿倾向固支边发生破断,否则首先沿走向固支边发生破断;硬厚岩层初次破断形式为沿走向对称而沿倾向非对称的“O-X”型,且破断后侧向跨度固支侧大于简支侧。高位硬厚岩层破断及运移过程中微震活动加剧,产生强微震活动,破断失稳期间支架压力显著升高,并引起地表下沉明显变化。高位硬厚岩层破断失稳引起强烈的动力响应,采用理论计算和微震监测可以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55.
采用絮凝-沉淀一体化设备对渤海海水进行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试验,考察了该设备的处理效果。当聚合氯化铁(PFC)的投量为5.0mg/L、聚丙烯酰胺(PAM)的投量为3.0mg/L时,在适宜的pH条件下(pH值约为11),经该设备处理后,出水的浊度〈1.0NTU,SDI值〈4.0,CODMn〈3.0mg/L。出水水质可满足反渗透工艺对进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电阻率层析成像的优点,运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对土堤试验模型中的水进行了勘测,并给出了影响电阻率图像的因素,通过Archie理论公式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进一步研究层析成像法勘测土中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公路服务区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结合了传统生物处理和膜过滤的优点,能处理高浓度污水。介绍了某公路服务区污水采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工程的工艺特点、建设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及设计经验等。该工程的运行实践表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适用于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58.
以SCI数据库以及未被SCI收录的两本期刊ITCon、CME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共词分析法,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2002~2012年国际BIM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BIM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BIM相关概念、BIM应用功能、管理问题、互操作性以及BIM与其他技术结合等5个方面。结合高频关键词的演化趋势,预测BIM在工程分析(包括能耗分析、照明分析等)的应用、互操作性、协同、信息沟通、与激光扫描技术的结合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BIM研究的主要热点。  相似文献   
59.
采用自行设计的压力-弯矩-扭矩复合受力加载装置,基于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方法,完成了8个钢管混凝土柱试件在压-弯-扭等复合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变化了截面形式、加载方式和弯扭比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压-弯-扭等复合受力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捏拢”现象产生,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弯扭比较大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试件在扭转角较大时由于钢管底部局部屈曲较为明显,存在承载力退化现象;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向应变基本满足平截面假定;弯矩的存在将削弱钢管混凝土柱的受扭能力;在压-弯-扭等复合受力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剪应变与扭转角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对试验实测结果和已有文献分析表明:在弯扭比较大时由主压应力导致钢管表面发生局部鼓曲而破坏,弯扭比较小时,主拉应变将导致钢管混凝土柱表面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开裂。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考虑扭转作用的钢管混凝土纤维梁单元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60.
聂旸 《山西建筑》2012,38(24):67-68
基于试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破坏形态、变形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锈蚀钢筋截面损失与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为抗剪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