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018篇 |
免费 | 3910篇 |
国内免费 | 30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34篇 |
综合类 | 3626篇 |
化学工业 | 4170篇 |
金属工艺 | 2292篇 |
机械仪表 | 2452篇 |
建筑科学 | 2490篇 |
矿业工程 | 1374篇 |
能源动力 | 977篇 |
轻工业 | 3595篇 |
水利工程 | 1188篇 |
石油天然气 | 1100篇 |
武器工业 | 502篇 |
无线电 | 355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25篇 |
冶金工业 | 1075篇 |
原子能技术 | 627篇 |
自动化技术 | 45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9篇 |
2023年 | 538篇 |
2022年 | 1316篇 |
2021年 | 1634篇 |
2020年 | 1133篇 |
2019年 | 840篇 |
2018年 | 912篇 |
2017年 | 943篇 |
2016年 | 866篇 |
2015年 | 1389篇 |
2014年 | 1777篇 |
2013年 | 2070篇 |
2012年 | 2689篇 |
2011年 | 2912篇 |
2010年 | 2633篇 |
2009年 | 2639篇 |
2008年 | 2678篇 |
2007年 | 2787篇 |
2006年 | 2427篇 |
2005年 | 1978篇 |
2004年 | 1465篇 |
2003年 | 956篇 |
2002年 | 927篇 |
2001年 | 785篇 |
2000年 | 685篇 |
1999年 | 260篇 |
1998年 | 81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8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道路交通系统实时交通流数据普遍存在的异常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交通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运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将时间序列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运用训练数据构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回归估计模型,通过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残差来判别异常数据。以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进行实证研究,并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证实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在地浸采铀生产过程中,控制抽注液平衡和高效识别抽注液异常状态是保障浸出效能和井场的安全重要措施。以内蒙古某铀矿为例,介绍了该铀矿抽注液平衡联动控制与抽注液异常监测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应用数字化技术前后该铀矿山抽注液管控效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抽注液平衡控制能有效解决抽注液调控过程中人工控制所存在的劳动强度大、调控不及时和精度不足的问题;合理的模型设计能够高效识别抽注液异常状态。建立抽注液数字化管控体系有助于实现精益化管控、提升井场生产效能、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碳酸氢铵-还原剂体系选择性浸出废旧三元锂电池中锂、镍、钴的过程。考察了浸出温度、碳酸氢铵浓度、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固液比及浸出时间等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XRD、SEM-EDS和FT-IR等表征方法对选择性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明。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2.5 h、碳酸氢铵浓度2.5 mol/L、固液比50 g/L、还原剂亚硫酸钠浓度0.6 mol/L的条件下,锂、镍、钴的浸出率分别为96.86%、96.36%、93.43%,而锰几乎不被浸出。碳酸氢铵-亚硫酸钠还原浸出体系可以实现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材料中高效、选择性回收锂、镍和钴。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时差式超声流量计的静态漂移过大会带来动态计量准确度和精度的下降,对接收到的超声信号的准确判断可以有效抑制静态瞬时流量的漂移.传统的阚值法抗干扰能力比较弱,存在较大的静态漂移,严重影响了流量计精度的提升.文中提出过零阈值平滑模型,对阈值法进行改进.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接收到的超声信号,有效抑制了静态瞬时流量的漂移,提高了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79.
80.
用红外衰减全反射技术(ATR)研究了各生长期和不同环境中冬青树叶表面的红外光谱特征.当用黑色塑料袋套在冬青枝条上48 h后,树叶表面的水分有所增加,其它成分变化甚微.当用透明塑料袋套在枝条上48 h后,树叶表面酯类物质的特征峰1 730、1 682 cm-1增加,且峰强度相当.当冬青叶片与甲苯气体接触48 h后,叶片反面酯类物质的特征峰(1 730、1 168、1 039 cm-1)有所减少.同样,叶片正面的酯类物质(1 730、1 168、1 039 cm-1)也有所减少.扫描电镜能谱也证实了叶片反面酯类物质确有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