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9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03篇 |
化学工业 | 215篇 |
金属工艺 | 67篇 |
机械仪表 | 77篇 |
建筑科学 | 122篇 |
矿业工程 | 51篇 |
能源动力 | 49篇 |
轻工业 | 123篇 |
水利工程 | 31篇 |
石油天然气 | 133篇 |
武器工业 | 9篇 |
无线电 | 1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8篇 |
冶金工业 | 78篇 |
原子能技术 | 26篇 |
自动化技术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壳聚糖酶制备壳寡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应用壳聚糖酶制备壳寡糖的研究开发现状,着重阐述了酶法生产壳寡糖的工艺过程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水平井、大斜度井再射孔的技术难点在深度控制、初级起爆和夹层传爆,采用压力复合起爆器或特制筛管配合压力起爆器的起爆方法,可以保证再射孔时的初级有效起爆和施工安全,大夹层段采用增压装置和压力起爆器的配合结构,有效地保证全井井段射孔器的正常起爆。 相似文献
34.
渤海X油田生产层位为新近系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生产中发现部分产油层电阻率为6~8Ω·m、部分产水层电阻率为10~20Ω·m,这与油田开发中确定的测井下限和油水系统认识不符。该油田高阻高含水储层特征分析表明润湿性影响着测井解释成果,通过统计回归得到了润湿指数Iw与饱和度指数n的关系,进而对Archie公式进行了润湿性修正。实例应用表明,利用修正后的Archie公式可以准确识别储层的含油性,对于渤海海域油田后续调整和储量复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阐明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同时也作为取水许可审批的前置程序,建设项目经过论证,提高取水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6.
风电场并网对孤网高频切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电机组的有功输出随风速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以及风电场并网带来的安全控制装置配合问题,分析了风电场对孤网系统高频切机和低频减载装置动作情况的影响。通过对实际系统的仿真分析,研究了故障后有风电场运行的孤网系统暂态过程和安全控制装置动作情况。结果表明风电接入电网后,风电机组出力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切机措施的效果,系统原有的高频切机装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出的思路和改进方法对含风电场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的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38.
39.
电化学消毒中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检测电化学消毒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以PBN(α-phenyl-N-tert-butyl nitrone)和DMPO(5,5-dimethyl-1-pyrroline-N-oxide)为自旋捕捉剂,测定出NaCl溶液在电解过程中和电解结束后·OH与自旋捕捉利形成的自旋加合物的ESR谱图。而作为·OH清除剂的D-甘露糖醇加入电解液后,ESR信号随之减弱。试验结果证实了电解溶液体系中·OH的存在。 相似文献
40.
Wan-Yue Diao;Dan Xie;Yuan Sang;Fang-Yu Tao;Chang Liu;Hai-Zhu Sun;Wen-Liang Li;Xing-Long Wu;Jing-Ping Zhang; 《Small (Weinheim an der Bergstrasse, Germany)》2024,20(6):2306195
The poor rever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Zn metal anode (ZMA) caused by uncontrolled Zn deposition behaviors and serious side reactions severely imped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queous Zn metal battery. Herein, a liquid-dynamic and self-adaptive protective layer (LSPL) was constructed on the ZMA surface for inhibiting dendrites and by-products formation. Interestingly, the outer LSPL consists of liquid perfluoropolyether (PFPE), which can dynamically adapt volume change during repeat cycling and inhibit side reactions. Moreover, it can also decrease the de-solvation energy barrier of Zn2+ by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C–F bond and foreign Zn2+, improving Zn2+ transport kinetics. For the LSPL inner region, in-situ formed ZnF2 through the spontaneous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metallic Zn and part PFPE can establish an unimpeded Zn2+ migration pathway for accelerating ion transfer, thereby restricting Zn dendrites formation. Consequently, the LSPL-modified ZMA enables reversible Zn deposition/dissolution up to 2000 h at 1 mA cm−2 and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9.8% at 4 mA cm−2. Meanwhile, LSPL@Zn||NH4V4O10 full cells deliver an ultralong cycling lifespan of 100 00 cycles with 0.0056% per cycle decay rate at 10 A g−1. This self-adaptive layer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interface stability for next-generation aqueous Zn batte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