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0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661篇
电工技术   1361篇
综合类   1552篇
化学工业   2618篇
金属工艺   1188篇
机械仪表   1459篇
建筑科学   1946篇
矿业工程   1069篇
能源动力   518篇
轻工业   2018篇
水利工程   662篇
石油天然气   871篇
武器工业   199篇
无线电   14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4篇
冶金工业   949篇
原子能技术   164篇
自动化技术   1631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533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963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805篇
  2011年   880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772篇
  1999年   616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611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517篇
  1994年   437篇
  1993年   399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357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油层加电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益,改善开采环境,研究了油层加电采油技术。该技术是以直流稳压电场直接作用于油层部位,在油层部位建立电位梯度(物理场),对油层及其介质进行长时间电物理场作用,达到消除油层堵塞的电动力学效果,以及改变岩层物性的电化学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通过试验论证了该研究的技术可行性及增产理论依据,并对现场试验具体工艺、实现方法及试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已经成熟,达到了疏通油层、解除近井地带堵塞的效果,是一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效益的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提出对二甲苯低温氧化反应液(冰醋酸介质)中二价和三价钴测定方法。以 EDTA 络合滴定测定总钴量。采用硫酸高铈溶液为滴定剂,邻菲罗啉溶液为络合剂,铂、甘汞电极对电位滴定测定二价钴。由总钴与二份钴的差值,计算出三价钴的含量。  相似文献   
993.
以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Mo/Al2O3催化裂化柴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在金属浸渍液配置过程中引入一定比例的络合剂氨基三乙酸(NTA)制备改性催化剂Ni-Mo-NTA/Al2O3,通过改性前后催化剂的对比分析研究氨基三乙酸对催化剂加氢脱硫和脱氮活性的影响。采用100 mL高压加氢反应装置对催化剂进行加氢脱硫、脱氮反应活性评价,并以NH3-TPD,H2-TPR,BET,HRTEM 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氨基三乙酸后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温度等级下加氢脱硫和脱氮活性均有提高,这是由于氨基三乙酸改性后催化剂表面酸量提高,载体与金属作用力削弱,金属还原度提高,孔结构得到改善,MoS2金属堆垛层数集中在2~3层,片晶长度集中在2~4 nm,金属分散度提高。  相似文献   
994.
Fe2+/UV催化臭氧法降解腈纶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2+/UV催化臭氧对腈纶废水的降解特性,分析了[Fe2+]/[O3]质量浓度比、气相臭氧质量浓度和光强各因素对Fe2+/UV催化臭氧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Fe2+/UV催化臭氧工艺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表征了废水中有机物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当[Fe2+]/[O3]质量浓度比为3.2~3.8、气相臭氧质量浓度为20~30mg/L和光量子流密度为8.62×10-12 Einstein时,催化效果较好。Fe2+/UV催化臭氧工艺降解腈纶废水符合类一级动力学反应,初始COD值在320~400 mg/L范围内,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1518~0.01762 min-1。温度对动力学影响具有双重性,温度为25~30℃反应最快。经Fe2+/UV催化臭氧降解后,腈纶废水中有机基团被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995.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守兵  凡姚申  余欣  窦身堂 《水利学报》2020,51(9):1101-1110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包括河流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和近海生态需水。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黄河河口生态需水目标、需水类别和需水量计算结果;结合黄河河口演变特点,提出生态需水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河流生态需水以满足重要渔业物种生境为主,重点研究指示物种对天然径流量节律的响应特征,量化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恢复自然水文情势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需水应深入研究植被、土壤、水体的水盐平衡和蒸散发规律,从植被和鸟类生态位的合理设计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出发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确定湿地合理规模。近海生态需水应研究入海冲淡水对渔业物种低盐产卵育幼场的塑造和维持机制,以及重要渔业物种习性、适宜营养盐水平与磷酸盐输送扩散机制。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利津断面径流量满足已有生态需水径流量各项研究成果要求的年份比例为37%~58%,春季经流过程经常缺乏流量脉冲。初步分析以湿地、河道鱼类和近海鱼类为主要目标的全年生态需水量为86亿m~3,径流过程需要阶段性场次洪水。建议对小浪底水库调度方案进行多年优化调整,兼顾春季流量脉冲的塑造,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河口生态需求。  相似文献   
996.
基于CMIP5多模式集合和PDSI的黄河源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源区干旱情势逐年加剧的问题,采用CMIP5模型两种排放情景(RCP4.5和RCP8.5)下的8个模型的统计降尺度结果,运用最优赋权的多模式集合技术进行多模式集合优化,构建两种排放情景(RCP4.5、RCP8.5)的降水和气温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构建黄河源区的VIC模型,结合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分析黄河源区干旱的时空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流域在基准期(1961—1990年)的PDSI变化较为平稳,表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未来时期(2021—2050年)PDSI则显著增加。在1961—1990年,黄河源区大多数地区干旱发生的频次在10次左右,平均干旱历时在4~10个月,平均烈度为6~24。在未来时期两种情景下,干旱的平均历时和平均烈度相较于基准期有所减少,且RCP8.5情景下的变幅明显高于RCP4.5。  相似文献   
997.
998.
东港市严峻的能源供应形势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现实,促使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加大.通过分析东港市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依托资源优势,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促进东港市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基于我国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已出现的环境污染、地热资源浪费、地热资源管理缺位等主要问题,从技术、管理和经济层面提出如下对策:技术上,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实施地热动态监测、积极推行地热回灌,推行地热梯级利用;管理上,建立行政管理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条例;经济上,建立政府专项资金,制定经济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999.
根据刁口河流路末期自然出汊点不断上提的演变特征以及清8汊河人工出汊的实践,提出黄河河口人工出汊宜在自然出汊点抵达高潮线附近时,并充分利用海域容沙能力、结合重大生产需求进行实施。现行清水沟流路在2004年和2007年出现两次较大规模自然出汊。出汊点上提2.5 km并接近高潮线,口门摆动距离达到7.2 km,表明清8汊河流路已处于"重新出汊"的行河末期。清水沟流路达到改道标准时,沙嘴延伸过长,将继续侵占孤东海域容沙空间。另外,孤东海堤附近海域自清8改汊以来水深最大增加了5 m,在波浪作用下仍将继续冲深。建议近期开展启用北汊河研究,实现缩短河长、充分利用孤东海域容沙能力、减缓孤东海堤侵蚀、支援油田开采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近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出现利用计算机对跨河桥梁局部流场进行模拟并得出大桥设计壅水高度的方法。本文以扬州市文昌东路东延工程中的廖家沟大桥为例,介绍了采用"水深平均二维数学模型"进行壅水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步骤,为防洪评价中的桥梁壅水计算提供新的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