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72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74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3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研究了不同浓度NaNO3对CO2间断通气培养与NaHCO3添加培养条件下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光合速率、胞外多糖积累、蛋白质含量、色素含量、磷酸根与硝酸根消耗、细胞固碳率以及光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2通气条件下添加NaNO3能够显著促进发状念珠蓝细菌的生长。2.0 g/L的NaNO3为最佳浓度,干重达到1.56 g/L,为对照的2.29倍,呼吸与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当NaNO3浓度达到2.5 g/L时,藻细胞干重停止增加。细胞叶绿素含量随着Na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硝酸钠添加组胞外多糖的含量相比不添加组均下降,但添加组的多糖含量随Na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细胞蛋白质含量随Na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0 g/L时达到最高。与生物量的增加相对应,细胞对两种盐分的利用率在NaNO3为2.0 g/L时达到最大。CO2通气培养时添加NaHCO3可进一步促进细胞的生长。在两种碳源同时存在时,NaNO3对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与单一碳源存在培养时类似。  相似文献   
112.
以湿法冶炼高冰镍过程中产生的高冰镍浸出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硫对高冰镍渣加压还原浸出,考察了初始硫酸浓度、液固比、通气方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高冰镍渣还原浸出过程铜、铁行为的影响;对还原浸出液采用置换沉淀和冷冻结晶的方法,对还原浸出中铜和铁进行分离回收。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100 g/L、液固比6 mL/g、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90℃、二氧化硫分压0.15 MPa的条件下,铁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9.35%、77.46%,浸出液中铁几乎全部为亚铁离子;在硫酸含量20~30 g/L、温度70℃、铁粉加入量5.7 g/L、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对还原浸出液进行置换沉铜,沉铜率达到了99.70%,渣含铜为67.91%。在温度—10℃、保温时间20~30 min、初始硫酸浓度100 g/L的条件下,对沉铜后液进行冷冻结晶制备硫酸亚铁,铁沉淀率达到了72.6%,七水硫酸亚铁纯度达到了92.93%。  相似文献   
113.
针对镍钼矿中硫铁矿的氧压水浸行为,以硫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压力场下初始硫酸浓度、温度、氧分压、矿物粒度对硫铁矿氧压水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铁矿氧压水浸过程中,铁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三氧化二铁、铁矾留在渣中;硫元素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主要以硫酸根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少部分以单质硫的形式存在渣中;外加初始酸的条件下,反应初期耗酸量大于成酸量为耗酸反应,反应中后期成酸量大于耗酸量为成酸反应;不加初始酸的条件下为成酸反应。  相似文献   
114.
开展湿法炼锌浸出渣和锌精矿联合酸浸试验,利用硫酸浸出湿法炼锌常规浸出渣中以铁酸锌等方式存在的锌,同时采用高铁锌精矿将浸出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实现锌精矿中锌的同步浸出。探讨锌浸出渣和锌精矿投料比、初始硫酸浓度、反应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温度对锌及伴生金属铜、铟和杂质金属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出终点浸出液中硫酸浓度20~40g/L、锌浸出渣与锌精矿质量比1∶0.25、原料粒度-0.074mm、液固体积质量比6mL/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的条件下,锌、铟、铜的浸出率都在96%以上,浸出液中95%以上的铁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满足后续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5.
116.
该研究以鸭架骨为原料,配以当归和黄芪等中药材熬制方便药膳鸭架汤.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药膳鸭架汤的配方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药膳鸭架汤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当归黄芪混合物(1:2)添加量为4.0%,味精添加量为0.6%,食盐添加量为2.0%,煮制时间为65 min时,试验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当归黄芪混合物>煮制时间...  相似文献   
117.
文章从植物基肉制品的概念、原料、工艺、质构、感官、营养、市场、专利、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植物基肉制品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及不足,指出下一步应从蛋白原料种类、蛋白质分子改性、拉丝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8.
王红明  李健  葛九敢  齐武  周建华  薛谊 《世界农药》2012,34(6):26-27,32
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CuCl/HC1为氯化剂,合成得到2-氯-5-甲基吡啶.考察了氯化剂中CuCl和HCl的不同用量对2-氯-5-甲基吡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9h,3-甲基吡啶氧化物、CuCl及HC1三者摩尔比4.5∶3∶9为最佳试验条件,2-氯-5-甲基吡啶收率达到最大值75%.  相似文献   
119.
研究了以3,3,5,6-四氯-3,4-二氢吡啶-2-酮和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循环的清洁工艺合成毒死蜱的新方法。通过将反应物一次性加入水介质中,在三元复合催化剂作用下形成高度分散体系进行反应,反应时间大为缩短,经简单分离提纯即可得到目标产物毒死蜱。水溶液的循环套用,优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同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毒死蜱含量和收率的影响,水溶液循环套用8次后毒死蜱质量分数和收率仍能分别达到98.0%和97.0%。  相似文献   
120.
针对真空制盐-盐硝联产五效蒸发工艺中芒硝所含水不溶物的含量过多、导致卤水浊度超标影响芒硝质量的问题,研究分析水不溶物产生的源头,找出控制水不溶物生成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ED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分析手段对芒硝中水不溶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芒硝水不溶物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发现水不溶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盐系统中的钙离子浓度过高,此时溶液过饱和度高、处于不稳定状态,碳酸钙析出较快,结晶数目较多、颗粒小。小颗粒的碳酸钙漂浮在循环母液中通过转卤进入硝系统,与硝系统本身产生的碳酸钙相加导致芒硝中水不溶物的含量超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源头调控的方案。在净化过程中当碳酸钠的质量浓度由1.32 g/L调整为1.35~1.38 g/L时,可以控制卤水中钙离子与碳酸根的平衡,降低盐、硝系统中的钙离子浓度,进而达到控制水不溶物的含量。在新一轮工业化生产中,采用源头调控的方法对芒硝中水不溶物进行了有效控制,芒硝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