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34篇
综合类   37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7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7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7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赵国敢  刁亚琴 《酿酒》2006,33(6):34-37
介绍了引起浓香型白酒浑浊的各种因素及各种除浊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含锗氧化锌烟尘中锗的浸出率,提出采用富氧常压浸出−中和工艺处理含锗氧化锌烟尘,通过调节合适的酸度控制烟尘中硅的浸出及氧的溶解,避免形成铁硅锗胶体造成锗的损失的同时控制溶液中Fe^(3+)浓度便于烟尘中硫化物的溶出。结果表明:常压富氧条件下,在温度为90℃、液固比为7 mL/g、控制终点pH为0.3~0.7的条件下浸出4 h,锗浸出率为83%,较传统工艺条件下的锗浸出率提高13%。浸出渣的物相主要为硫酸铅和硫化锌以及二氧化硅,表面出现多孔、蓬松状结构。锗主要以硅酸盐态赋存,84.94%以该状态赋存的锗被浸出,占总锗的59.24%。浸出液中Fe^(3+)浓度约为0.4 g/L,硅含量约为64.5 mg/L,实现了对Fe^(3+)及Si的控制。采用含锗氧化锌烟尘对溶液进行中和还原,表明控制溶液温度为90℃,pH为3.0,反应1.5 h,可将溶液中Fe^(3+)浓度控制在0.025 g/L内,满足后续的沉锗要求。  相似文献   
73.
综述了有色金属工业砷污染物的来源及其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分析了包封固砷(水泥固化和玻璃固化)和矿物固砷(钙盐、铝盐、镁盐、硫化沉淀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重点对将砷以臭葱石形式进行安全处理的合成方法和浸出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分析表明,晶态臭葱石合成是将砷以臭葱石形式进行安全处置的基础,稳定性是关键,进一步降低溶液过饱和度以实现大尺寸、高稳定性臭葱石的合成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根据工厂化养猪饲养工艺,就猪场的功能区和生产建筑、辅助建筑等规划设计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刘文敢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4):117-117,120
天湖山煤矿区南湖井田地层为线状紧密褶被构造形态,褶曲幅度小,在30m以下,在褶皱形成过程中,因压扁作用,产生了煤层压薄带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个规律,指导矿井生产、确定适当的采区区段垂高;布置块段岩石通风井;留压薄带支撑顶板采煤方法的运用等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以永春煤矿南湖一号井为例,阐述这一变化规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6.
黄金敢 《福建电脑》2003,(11):59-59,61
在Authorware中实现Flash主界面动态交互是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完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7.
业务收入增长乏力,是基础网络运营商面临的最大困境,这是迫使中国电信进行战略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其实仔细分析,这是传统的数量规模型业务收入增长方式(即以简单地扩张用户量来拉动收入增长的模式)在已趋成熟的行业发展到市场饱和临界点时,因缺乏新的收入增长点而出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8.
传统的住宅建筑,多单独设贮藏间,常利用首层楼梯间下或屋顶下的三角空间(坡屋面独门独户住宅),也有利用地下室做贮藏室的。进入60年代,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条件的制约,宏观上控制基本建设指标,压缩住宅的建筑面积和单位面积造价,在大量建造的单元式住宅楼房中,贮藏间无形中就消失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条件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