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了解煤矿周边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影响,以宿州朱仙庄煤矿周边的农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土壤中有机质及重金属(Cr、Ni、Cu、Zn、As、Cd、Pb)含量.结果表明: Cu、Zn、As、Cd、Pb金属元素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 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高于4, 污染风险等级高; 研究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0.53 g/kg,但各采样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0.81; Cu和As在土壤表层出现积累,且积累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部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以及土壤合理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研究,从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可以看出煤的成煤原始物质的沉积环境和显微组分组成的差异,从而反向推算出成煤的时代和煤的种类.各煤岩显微组分自身的分子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是煤岩显微组分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显微组分的性质一般包括工艺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研究这些性质对煤的加... 相似文献
24.
煤的热解是煤综合利用中的重要工艺。为了研究煤中金属元素对煤热解的影响,在逐步提取煤中铜元素的基础上,对含不同赋存状态铜元素的煤样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认为,硫化物态铜元素和碳酸盐态铜元素能够改变煤的热解起始温度、热解率和热解速率,对煤的热解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油气储层流体包裹体包含着油气成藏时丰富的微观地质信息。采用LABHR2VIS LA-BRAM HR800型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LINKAM THMS 600型冷热台,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布有低饱和烃类包裹体、沥青质烃类包裹体、饱和烃包裹体、CH4包裹体、CO2包裹体和纯盐水包裹体6种类型,其中含CH4包裹体、CO2包裹体和含烃包裹体较为丰富,占到50%以上。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分析和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分析,反映苏里格大气田成藏时曾有丰富的不同成分组成的烃类流体充注,与烃类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100~180℃,主峰温度在140~150℃之间。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实测结果,结合沉积埋藏史和古地温史,推算出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充注成藏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00Ma)。 相似文献
26.
在对任楼煤矿煤样逐级化学提取铜元素的基础上,对去除不同相态铜元素的煤样进行了热解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整个热解阶段,RL-6-1~RL-6-5失重28%,在420~560℃热解最为迅速;RL-6-6失重34%,RL-6-7失重42%,在180~420℃时热解速率达到最大值,表明去除硫化物及硅酸盐矿物状态的铜能使煤热解温度提前以及热解率提高。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及硅酸盐矿物状态的铜对煤热解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为了揭示原油裂解生气过程,用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油裂解生烃特征与演化规律.采用50MPa压力下封闭体系黄金管原油热解实验,使用气相色谱定量、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牙哈和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烃产率、碳同位素特征及其生气过程.提出原油裂解生气潜力大,在高演化阶段仍有较大的生气产率,发现了原油裂解生气的"二段式"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牙哈、哈得原油样品具有很高的总气产率,C1-5产率分别达738.87mL/g,598.98mL/g;随热解温度升高,牙哈、哈得原油样品热解生成的甲烷和沥青产率不断增加,C2-5和C6-14产率先增加后减少,C14+产率不断降低,δ13C1值先变轻后变重,δ13 C2,δ13 C3值逐渐变重;原油裂解生气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以液态烃裂解成湿气为主,第2阶段为C2-5烃气裂解成甲烷和沥青.分析不同原油样品裂解生烃特征与生气过程,有助于研究原油裂解生烃机理. 相似文献
28.
模糊综合评判在高陡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评价了布沼坝露天矿西帮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判结果和布沼坝露天矿西帮边坡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从而说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以评价边坡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