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为评价少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接头的力学性能以便于工程中推广应用,对管片接头及手孔在施工及使用阶段的局部应力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内容包括:①施工阶段,千斤顶作用下管片的局部抗压性能;②施工阶段,盾构均匀推进及纠偏工况时管片变形及环缝上的应力、应变分布;③使用阶段,使用荷载作用下管片体、纵缝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不论在施工阶段还是使用阶段,管片体、接头的主压应力均在允许范围内,但接头榫头局部主拉应力偏大,超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设计时需要加强;而手孔部位的局部主拉应力较小,均在控制应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3.
大气数据测量系统是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飞行控制系统提供高度和速度等重要的信息源,设计了一种采用硅压阻传感器和DSP技术实现的大气数据测量系统,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系统的组成方案,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和部分硬件电路图等,对系统的误差源进行了分析和消除,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具体实现;该系统已投入使用,实践表明,其测量精度高(气压高度精度可达5m)、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5.
因竹林山公司1305掘进巷道条件特殊,运用风压平衡定律和阻力定律计算并实施了掘进巷道全风压供风,实践结果表明,保证掘进巷道风筒进风侧与出风口之间形成足够的风压差,并加强风筒和风门管理工作,实现掘进巷道全风压供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对Monel K-500合金进行了不同变形温度、不同变形量的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合金变形抗力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流变应力及其最大值降低。随变形量增大,初始再结晶温度和完全再结晶温度均明显降低,当变形量分别为30%、60%、80%时,其初始再结晶的变形温度分别为950、850、800℃左右;其完全动态再结晶的变形温度分别为1 100、1 050和1 000℃左右。当变形温度高于1 100℃,随变形量增大,再结晶晶粒显著细化。根据上述规律制订出了该合金的锻造工艺,所锻造的该合金棒材组织均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首次生产GH99合金锻棒的研究工作。通过热力学相图计算制定了2000t快锻机生产GH99合金棒材的终锻温度以及相应的钢锭加热温度,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对GH99合金Φ250快锻棒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棒横低倍组织无缺陷,但是,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过低时,棒材表面会因变形温度低于动态再结晶温度而残留部分原始拉长晶粒。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时,因原始晶粒在加热过程中过分长大,边缘处在变形过程中残留部分大的原始拉长晶粒。在合适的加热温度和终锻温度下,棒材的心部、R/2处和表面均获得了均匀且较细小的晶粒组织,在此条件下,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热模锻技术成功锻制出我国目前最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用437 mmGH4169合金直接时效盘件。通过光学金相检验、室温和650℃拉伸试验、650℃/700 MPa组合持久及595℃/825 MPa蠕变试验,对比研究了该盘件与普通盘件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热模锻技术成功克服了模具的激冷影响,获得了尺寸精化、组织均匀的盘件。该盘件的组织性能全部超过了该发动机的技术要求。与普通模锻工艺相比,热模锻工艺的单件节材35 kg,材料利用率提高30%左右,且工艺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10.
钻孔咬合桩挡土结构咬合面的剪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孔咬合桩作为一种挡土结构,其咬合面的剪切性能对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来说至关重要。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C30超缓凝混凝土的配比并制作试件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进行钻孔咬合桩挡土结构咬合面的剪切性能研究。研究表明:随着A型(素混凝土)桩和B型(钢筋混凝土)桩浇注间隔的增长,咬合面的剪切性能在变化,破坏模式及承载能力随之不同;工程中浇注时间间隔在20~40 h为宜;采用连续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虽然可以观察咬合面弱化时破坏模式的转化,但对承载能力的评判与试验结果差距较大,建议采用非连续模型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