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59篇
化学工业   88篇
金属工艺   36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4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20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碳氮比(C/N)普遍较低,传统A2/O工艺运用于低C/N废水处理时存在诸多问题。改良A2/O工艺能针对性地解决传统A2/O工艺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改善脱氮除磷效果。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理论,总结了传统A2/O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几种改良工艺(倒置A2/O、UCT、MUCT、JHB、Bardenpho)的特点及优势,并分析了分段进水、补充碳源、增设填料的运行优化方式和原理。相比于传统A2/O工艺,改良A2/O工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优化了混合液回流和污泥回流位置,减少了硝酸盐限制及污泥龄矛盾问题;优化了构筑物布局,缓解了碳源竞争;通过调整进水配比,提高了系统碳源利用率,降低了外加碳源成本;通过增设填料,降低了排泥对硝化速率的影响,并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最后,提出未来改良型A2/O工艺的研究方向:组合不同工艺以实现优势互补;研究新型液体和固体碳源,兼顾经济成本和环境效益;强化微生物培养,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2.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种自制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酸席夫碱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对建筑钢筋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3,5-二溴水杨醛缩牛磺酸席夫碱比其他3种同类席夫碱及其相应氨基酸具有更好的缓蚀效果,并且与钼酸钠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初步探讨了自制席夫碱对钢筋表面的防护机理.  相似文献   
23.
偏高岭土地聚物制备条件及其水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岛高岭土制备地聚物的最佳条件和地聚物的水化过程。重点考察了水灰比、碱激发剂掺量、水玻璃模数等因素对地聚物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岭土煅烧得到的偏高岭土为原料制备地聚物,当水灰比为 0.35、碱激发剂掺量为 21%、水玻璃模数为 1.4时,地聚物具有较高的强度。由此制备的地聚物试块在 50℃下用保鲜膜包裹养护 9d再自然养护 19d,其抗压强度为 71MPa。通过 XRD、SEM对地聚物的水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地聚物不同水化时间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地聚物在水化过程中,先脱水缩聚生成小颗粒地聚物前驱体,然后进一步生成相对较大的分子,最后连接成网状结构,形成致密结构;其水化产物主要是网状无定型的硅铝凝胶,对应的 XRD衍射区域为 20°~30°。  相似文献   
24.
梁勇清  许绍龙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2023,40(3):638-649+672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3V2(PO4)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3V2(PO4)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相似文献   
25.
应用电中性方程离解理论,建立了氨法脱硫洗涤液离子浓度与pH值的确定性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离子平衡值等于或者接近于1.0时,模型能准确描述氨法脱硫洗涤液各离子浓度与pH值的确定性关系;碱性离子与酸性离子相对浓度与pH值的相关点分布呈现一种随着碱性离子与酸性离子相对浓度增大,pH值下降的趋势.模型可作...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在 p H=4及没食子酸存在下 ,微量钒 ( )催化溴酸钾氧化邻苯二胺的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 ( )的新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0 .0 2 5 μg· 2 5 m L- 1 ,检出限为 1.18× 10 - 6 g·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 4 .6 3% (n=10 ) ,线性回归方程为△ A=2 5 .6 6 c(μg· 2 5 m L- 1 ) - 0 .0 15 7(r=0 .9997)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 6 0 nm=3.2 7× 10 7L· m ol- 1 · cm- 1 。该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直接应用于水样和食品样中痕量钒( )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7.
酸改性活性炭对甲苯、甲醇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1 mol·L-1硝酸、1 mol·L-1盐酸、1 mol·L-1硫酸对商业活性炭进行浸渍改性。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oehm滴定、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以甲苯、甲醇为吸附质,在283 K下进行了固定床吸附实验。研究表明:酸改性能去除表面碱性基团,显著增加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的含量;酸改性活性炭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表面总酸性官能团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Langmuir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更加适合描述甲苯、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甲醇在活性炭上为物理吸附,甲苯在活性炭上以物理吸附为主,与表面官能团之间的化学键作用能增强甲苯吸附量;甲苯、甲醇在活性炭上的微孔有效扩散系数的大小顺序为:AC-N>AC-1>AC-S>AC-C;并且甲醇的微孔有效扩散系数大于甲苯。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银川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影响浅层地温场的控制因素,采用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银川市90~200 m地温监测孔进行监测.数据显示,200 m以内浅层平均地温梯度一般为1.5~4℃/100 m,高地温带呈NNE向展布于银川市区中部,形态分布与该区重要隐伏活动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研究表明,银川张性断裂是银川市浅层地温场分布的控制因素,是造成浅层地温异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韩红桂  刘峥  乔俊飞 《化工学报》2018,69(3):1182-1190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溶解氧浓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神经网络(interval type-2 fuzzy neural networks,IT2FNN)的溶解氧浓度控制方法。先将IT2FNN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溶解氧浓度控制器的设计,获得了一种IT2FNN溶解氧浓度控制器。后采用自适应学习算法在线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提高了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最后将提出的IT2FNN溶解氧浓度控制器应用于基准仿真2号模型(benchmark simulation model no.2,BSM2)平台,结果表明,IT2FNN控制器能够实现第5分区溶解氧浓度精确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
碱——碳酸盐反应和pH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力学计算表明,碱-碳酸盐反应的△G298^0=-12.19kJ,这是去白云石化反应得以进行的化学推动力,文中列出了计算所得的白云石稳定区和不稳定区的范围,由此得出,溶液中的pH愈高,CO3^2-浓度愈低,则白云石愈不稳定,这就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什么水泥中碱含量愈高,碱-碳酸盐反应列,膨胀破坏作用就愈大,混合材掺量很高时,才能显著降低水泥石液相中的pH值,从而缓和碱-碳酸盐反应,这再一次证明碱-碳酸盐反应与去白去石化密切相关。实验和理论证明,碱-碳酸盐反应是由于去白云石化的原地产生,这种局部化学反应和结晶压是引起 根本原因。要抑制碱-碳酸盐反应,防止混凝土工程遭受破坏,最根本的途径是采用高混合材掺量的低碱水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