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9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电工技术   645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76篇
化学工业   519篇
金属工艺   320篇
机械仪表   379篇
建筑科学   653篇
矿业工程   281篇
能源动力   132篇
轻工业   593篇
水利工程   148篇
石油天然气   294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9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0篇
冶金工业   211篇
原子能技术   74篇
自动化技术   61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高压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运动过程非线性特点,提出模糊PI控制方法,可随时更改控制参数来适应断路器不同运动状态.介绍了操动机构的动触头运动原理和系统控制原理;在Simulink环境下采用模糊PI控制方法,建立基于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控制仿真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运用模糊PI控制方法,动触头速度与给定速度的误差较小,超调量较低,速度曲线响应迅速,实现对高压断路器动触头的准确控制,可运用到电机操动机构运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32.
针对电力物联网D2 D通信中的模式预选问题,提出多播重传机制.首先,通过分析D2 D传输的集中式和分布式2种重传方案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重传模式预选的D2 D多播重传方案.新方案通过簇头汇总D2 D多播ACK状态和簇内链路质量,避免了集中式方案中上行汇报信令开销太大的问题;同时,通过让簇头来决定重传方案后再上报基站的方式,避免了分布式重传方案中预留资源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簇头充分考虑D2 D链路差异,根据D2 D链路质量自适应地选择最优传输节点,可充分利用D2 D链路的多信道分集增益.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验证方案在信令开销和传输效率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当前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力事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行业要做好电力工程建设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电力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本文从蓄电池照明线、灯具、插座安装、避雷器接地、电气设备金属栅栏门接地、电动机外壳底座接地几个方面在分析电力工程设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应解决方法,为开展施工管理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34.
电热水器因其特殊的圆柱形结构,使其运输过程中垫层易碎及存储过程中堆码倾斜.以圆柱形电热水器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品目前的运输环境,总结出了现有EPS缓冲衬垫的不足.分别对EPS材料、EPO材料进行压缩试验及断裂弯曲试验,对比发现,EPO材料更加适用于圆柱型家用电器.设计出了以EPO材料为基材的缓冲下衬垫结构,对原有EPS下衬垫进行替代,并对缓冲衬垫材料及结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5.
相较于传统的脉宽调制技术,随机脉宽调制具备有效的谐波频谱分散能力,从而实现机电负载噪声的削弱。随机脉宽调制技术包括起步的随机开关调制、后续的随机脉冲位置与随机开关频率等3个基本方法。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整体发展,随机脉宽调制已从传统的载波调制逐渐拓展到空间矢量调制之中,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谐波频谱分散与功率谱峰值抑制的效果不断提升。同时,新的优化方案不断被提出,对谐波频谱及功率谱的分散效果亦在不断提高。梳理了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历程,总结了数种典型的随机脉宽调制的基本原理,并对未来随机脉宽调制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为随机脉宽调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数据中心是国家新基建的核心领域,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键支撑设施.数据中心机房的动环管理是机房管理的关键,保障着计算中心运行的可靠性.为了增强机房动环的管理,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数据中心机房动环管理方法,将机房的物理数据和动环数据建模成虚拟的数字孪生体实现虚实之间的精准映射,基于可视化技术和机器学习实现交互式的实时监控、异常分析和推演预测,为机房动环管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7.
用丝束电极研究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不均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8×8阵列丝束电极模拟研究了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将混凝土试样浸泡在10 %NaCl溶液中,通过测量铁丝束电极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获得了在相同埋置深度和不同埋置深度时,铁丝腐蚀的电位、极化电阻和腐蚀速度分布等信息,研究了混凝土结构和氯离子浓度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中铁丝腐蚀不均匀.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较分散,电位随时间负移、极化电阻变小,丝束之间的电位差增大.随铁丝埋入深度增加,电位负移量、氯离子浓度和腐蚀速度都减小、极化电阻增加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开发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在改善连铸坯的疏松、偏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扇形段小辊径压下厚铸坯时,应变难以渗透到铸坯芯部、不利于中心疏松改善等不足。以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获得高质量厚铸坯,并实现低压缩比轧制高质量厚规格产品,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厚铸坯连铸凝固过程产生的中心疏松及偏析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宽厚板坯连铸大辊径大压下(BRHR)技术并研制了BRHR设备,在宽厚板坯连铸生产线上安装、调试并运行两年多,同时配套开发了宽厚板坯连铸工艺过程预测与控制系统、二冷水工艺优化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开发的BRHR装备与技术有利于压下应变渗透到铸坯芯部,在连铸生产线上利用凝固末端或刚完全凝固(固相分数fs=1.0)形成的大于500 ℃或大于400 ℃的大梯度温度场实施大直径辊大压下,可以显著改善宽厚板坯中心缺陷。生产实践证明,采用BRHR装备与技术使厚度为400 mm的宽厚板连铸坯缩孔、疏松及偏析得到显著改善,结合轧制工艺优化以1.90~2.53的极低压缩比轧制生产出厚度为150~200 mm的高质量特厚板,这对低成本、短流程生产高质量特厚规格产品及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
通过厂房地下洞室群围岩点荷载试验,获得了洞室不同深度位置岩石点荷载强度值,试验发现各平洞点荷载强度随洞室深度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围岩岩性、断层以及岩石微观结构等是影响岩石点荷载强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围岩中普遍发育的矿物定向排列是导致点荷载强度波动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通过与实测单轴抗压强度比较,得出当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 MPa时,宜采用成都理工大学推荐公式换算单轴抗压强度,当单轴抗压强度小于60 MPa时,宜采用水利水电规范推荐的转换公式计算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