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7篇 |
机械仪表 | 8篇 |
建筑科学 | 6篇 |
矿业工程 | 4篇 |
轻工业 | 1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9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CAN总线具有传输效率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已应用于军用雷达及其他武器装备.综合电子仿真平台用4台PC机作为网络节点,使用CAN总线连接4个节点构成网络.对系统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虚拟仪表技术、多媒体技术、实时数据库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综合电子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综合电子系统的功能仿真、故障测试和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33.
用Al-3Cu-1Mg-2Fe-23Si合金雾化粉末为原料,采用热压然后热挤压的方法制备Al-3Cu-1Mg-2Fe-23Si过共晶铝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万能电子拉伸机等研究该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压坯体中存在大量孔隙,相对密度为91%,抗拉强度为70 MPa,硬度为35HRB;经热挤压后相对密度达到99%,颗粒状硅相均匀弥散分布在基体中,硬度提高到72 HRB;进一步热处理后颗粒状硅相消失,合金硬度为84 HRB,抗拉强度达到219 MPa,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34.
35.
北黄海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盆地内烃源岩厚度巨大,但钻井取心较少,测试样品有限,难于对该区的烃源岩条件作出整体评价。文中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测试数据,利用Δlog R技术,根据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考虑岩性组合的差异,建立了适合研究区不同岩性组合的2种有机质丰度测井解释模型,获得钻井剖面上连续分布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信息。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上侏罗统烃源岩发育,上部J3SQ2层序中烃源岩厚度50~300 m,坳陷中心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部分高于1.5%;下部J3SQ1层序中烃源岩厚度50~2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0.5%~2.0%。2套层序中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均表现出由坳陷中心向四周降低的特征。整体上,研究区上侏罗统烃源岩以中等烃源岩为主,具有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邻近生烃中心的构造带应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7.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尚处于勘探早期,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尚未探明。结合目前勘探成果,利用多口钻井资料,综合运用油气地球化学、烃源岩有机相划分、储层成岩作用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确定了东部次盆地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布局限的中、低丰度烃源岩决定了东部次盆地油气平面分布范围,并决定了油气纵向上也是围绕烃源岩出现,而在远离主生烃灶的构造带和远离主力烃源岩的层段则难以运聚成藏;早期缓慢浅埋—中期强烈隆升—晚期快速深埋的沉积过程影响了油气分布,这一特殊的沉积埋藏过程控制了东部次盆地烃源岩生、排烃历史和储层演化史,造成东部次盆地大量生、排烃和成藏事件均发生在新近纪,而受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此时主要目的层储层已大面积低孔、低渗,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最终导致东部次盆地难以发生大规模的油气运聚成藏。综合而言,东部次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属于近源成藏,因此近主生烃灶的勘探目标风险小,下步勘探要在临近主生烃灶、同时储集条件有利的二级构造带上寻找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8.
本文应用荷载平衡法原理,提出适合于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的一种简便、合理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思路清晰,计算易于掌握,配筋也比较经济合理,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9.
大连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海(咸)水入侵及分布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海水入侵不仅加剧了水污染紧缺形势,而且带来了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地下水污染、土地盐碱化危害人类健康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文中通过2010年海水入侵普查,不仅确定了大连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的范围与分布,而且还对海水入侵的成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