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吴金涛 《矿业快报》2006,25(11):45-46,51
介绍了冬瓜山铜矿老鸦岭矿段的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提出了多槽一次性爆破技术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节约了采矿成本,为解决急倾斜窄矿体等类似矿体的开采,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2.
针对大中铁矿Ⅱ#矿体开采后存在的空区危害,提出了采取控制冒落与诱导冒落相结合的采空区处理方案,按空区冒落气浪冲击原理建立了模型,并对冲击危害进行了评价,建议设置空区垫层厚度、地表陷落区的圈定及警示标记,有效地解决了大中铁矿的空区危害。  相似文献   
33.
本文主要阐述了精细化管理中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价值和作用,简单介绍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定义,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日后的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分析稠油油藏注弱凝胶调驱效果的主控因素,定量预测和评价不同矿场条件的弱凝胶调驱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以渤海N稠油油藏典型参数为原型,建立数模井组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水驱、弱凝胶调驱试验各25组,对影响弱凝胶调驱效果参数进行了多因素交互分析,得到了影响采出程度增加幅度的4个主控因素及其排序,并通过一元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注弱凝胶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3个井组弱凝胶调驱矿场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预测误差在10%以内,吻合度较高。该研究成果对稠油油藏弱凝胶调驱方案的设计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36.
本文在对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浮子组件进行传热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了仿真和计算,得到两种工况下浮子组件三维稳态温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37.
一、概述低压铸造是介于压力铸造和重力铸造之间的一种铸造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装有金属液的坩埚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于保持一定温度的金属液的表面上,使金属液沿着升液管自下而上通过浇道进入型腔,待金属液充满型腔后,增大气压,并使液面上的气体压力保持至铸件完全凝固,然后卸除压力,使升液管和浇道中未凝固的金属液回落到坩埚中,即完成一个低压铸造过程,开型后获得所需的铸件。影响低压铸造的因素很多,有压力、浇注温度、保压时间及铸型温度等。本文着重研究了铸型温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实行产学研合作对于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介绍了陕西理工学院在构建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做法,以及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9.
渤海湾盆地A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海上稠油热采的先导试验区,采用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随着热采井吞吐轮次的增加,各井间气窜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通过以热采区水平井为研究对象,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气窜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构造低部位往高部位易发生气窜,同一构造幅度的井间气窜可能性小;水平段相对位置顺着废弃河道和侧积夹层的方向易发生气窜;在后续注热过程中,存气量大的区域容易气窜;地层压力下降快,导致在注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液比相对增加,加大气体的波及半径,发生气窜可能性大。结合矿场实际,提出多井面积吞吐治理气窜,有效地抑制了新一轮吞吐过程中的气窜,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0.
文章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和吸收法对4种不同银离子纤维含量的试样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试样为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试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当银离子纤维含量为10%时,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