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渤海湾盆地A油田是中国第一个海上稠油热采的先导试验区,采用水平井多元热流体吞吐开发,随着热采井吞吐轮次的增加,各井间气窜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通过以热采区水平井为研究对象,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气窜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构造低部位往高部位易发生气窜,同一构造幅度的井间气窜可能性小;水平段相对位置顺着废弃河道和侧积夹层的方向易发生气窜;在后续注热过程中,存气量大的区域容易气窜;地层压力下降快,导致在注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气液比相对增加,加大气体的波及半径,发生气窜可能性大。结合矿场实际,提出多井面积吞吐治理气窜,有效地抑制了新一轮吞吐过程中的气窜,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齿板增强与螺栓数量等参数对木结构螺栓连接承载力的影响,开展了6组共36个螺栓连接试件的拉伸试验。主要分析了连接试件的破坏模式、极限荷载、初始滑移刚度和延性性能等,并将齿板增强螺栓连接试件与未增强试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增强齿板可以明显减少被连接木构件的横纹劈裂破坏,木材和螺栓的受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齿板增强螺栓连接试件的极限荷载得到显著提高,最高幅度可达100%,增强齿板的引入可显著降低群栓效应;对于延性而言,齿板增强连接试件的延性系数均有较大提升,并且随着螺栓数量的增加,未增强螺栓连接试件的延性系数逐渐降低,而齿板增强螺栓连接试件的延性系数则呈现提高趋势;此外,齿板增强与初始滑移刚度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为分析稠油油藏注弱凝胶调驱效果的主控因素,定量预测和评价不同矿场条件的弱凝胶调驱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以渤海N稠油油藏典型参数为原型,建立数模井组模型,运用正交试验法设计水驱、弱凝胶调驱试验各25组,对影响弱凝胶调驱效果参数进行了多因素交互分析,得到了影响采出程度增加幅度的4个主控因素及其排序,并通过一元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注弱凝胶采出程度及其增加幅度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3个井组弱凝胶调驱矿场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预测误差在10%以内,吻合度较高。该研究成果对稠油油藏弱凝胶调驱方案的设计和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4.
探讨混纺比对丝维尔与莱赛尔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影响。运用混纺纱强度预测理论预测混纺纱强力,并对不同混纺比的混纺纱进行了拉伸性能试验,分析了混纺比与纱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理论模型预测的混纺纱强力变化曲线与实际测试曲线基本相符;混纺纱的断裂强度随着丝维尔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当丝维尔纤维的含量达到80%左右时,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达到最低值。认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混纺比对强伸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调温要求和混纺纱的强度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混纺比,混纺纱中丝维尔纤维的含量控制在50%左右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