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1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32篇
建筑科学   102篇
矿业工程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孙家瑛  张健  金强  张晖 《粉煤灰》2006,18(3):20-21,23
混凝土需要加入大量的掺和物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同时也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优质高性能掺合料愈来愈成为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组分.在当今世界钢渣资源化利用的水平上,钢渣微粉是钢渣综合利用的技术制高点.为了拓展钢渣微粉在水泥混凝土领域中的应用,本文试验分析了宝钢钢渣微粉的压蒸安定性以及钢渣微粉与水泥和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2.
143.
网状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耐磨、抗渗、抗化学侵蚀能力.综合论述了网状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探讨和分析了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提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4.
孙家瑛  王志新 《粉煤灰》2008,20(1):27-28
就废石膏对粉煤灰二灰浆体结构形成,度石膏改性二灰的早期强度和安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从宏观、微观的两个层面上表征了废石膏对粉煤灰二灰浆体结构形成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5.
生活垃圾固结技术及其固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固化技术对陈腐生活垃圾进行固结,并对其固结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固结技术可使生活垃圾固结体28d强度达38 MPa以上.并且其耐久性能诸如抗冻性能、耐水性能、抗干湿循环能力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46.
研究了弹性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弹性混凝土具有硬度高、延伸率大、抗磨耗佳等特点 ,并在桥梁伸缩缝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7.
橡胶混凝土研制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主要研究了橡胶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具有硬度高,延伸率大,抗磨耗和抗老化性能佳等优点,并在桥梁伸缩等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8.
界面改性对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混凝土中界面改性对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裹石掺掺合料法可使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大幅度提高,而水泥石结构致密程度则适当降低,从而使混凝土细观结构达到平衡状态,抗折强度比双掺硅灰,粉煤灰的高强度混凝土提高10%左右,脆度系数降低35%,耐磨性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49.
着重研究采用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法对混凝土抗氯离于渗透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比普通混凝土提高 30倍 ,比同水灰比、同掺量双掺混合材混凝土提高 1倍以上。此外 ,对硅灰裹石掺混合材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0.
钢筋混凝土桥梁防腐蚀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上海地区五座被腐蚀的桥梁混凝土的现场取样测试结果显示 ,原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均严重降低。近年来上海建成了大量桥梁、高架和轨道交通工程 ,钢筋混凝土防腐技术措施研究无疑将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通过对涂有 (纯丙乳液、苯丙乳液、叔碳酸盐和有机硅 )涂层的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气体渗透性以及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发现除有机硅外 ,其他几种涂层对混凝土防腐效果显著 ,其中苯丙乳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