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电工技术   49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36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44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不同中心扩口角度的情况下,通过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PDA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出口速度、粒径及浓度分布,得出了中心扩口角度对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中心扩口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92.
在冷态实验台和两台1025t/h锅炉上,利用等温模化方法对双调风旋流燃烧器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冷态试验。试验表明:具有12个内二次风叶片的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回流区最大直径、长度与燃烧器最外层直径之比分别在1.38、1.48以上,扩展角大于80°,可卷吸足够的高温烟气及时引燃煤粉;在具有8个内二次风叶片时,没有回流区,扩展角在61.9°和69.5°之间,不利于稳定燃烧。采用较低的一次风率具有较大的回流区,有利于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93.
适用于燃用贫煤1 025 t/h锅炉的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并针对某厂采用EI-DRB型燃烧器设计燃用贫煤的1 025 t/h锅炉稳燃能力差,不能燃用设计煤质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锅炉冷、热态试验,得出了新型的燃烧器结构,并将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为新型燃烧器.试验表明,中心给粉燃烧器的回流区最大直径、长度与燃烧器最外层直径之比分别为1.40和1.89,可卷吸足够的高温烟气及时点燃煤粉,得出了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一次风量、二次风量及三次风对燃烧器出口射流的影响规律;在实际运行参数下,EI-DRB型燃烧器没有回流区,不利于稳定燃烧.得出了二次风挡板开度和给粉机转数对燃烧器出口处温度场的影响规律.采用新型燃烧器后,锅炉效率提高,当电负荷降至140 MW时,锅炉可以不投油稳定运行,在燃用贫煤、无烟煤和贫煤的混煤时(混合比为11),锅炉在高负荷和低负荷下均可稳定运行.锅炉NOx排放下降.  相似文献   
94.
轮毂轴向及径向跳动参数检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了汽车轮毂轴向及径向跳动参数的重要性,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利用美国NI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的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出汽车轮毂轴向及径向跳动参数检测仪器;介绍了本测试仪器的组成原理及系统软件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5.
煤炭储量丰富,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作为我国一次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煤炭利用带来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未来煤炭资源的利用逐渐向高效、低碳、低污染物排放利用方式转变。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多种适用于煤粉燃烧诊断的原位非接触式光学诊断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燃烧学的发展,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更多试验手段。介绍了国内外煤粉着火、不同方式下燃烧特性的光学诊断研究进展,对煤粉单颗粒和煤粉颗粒流的着火燃烧过程的光学诊断研究进行总结。目前常用的煤粉燃烧光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全光谱成像、CH*/C2*化学发光成像、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双色/三色高温计、米氏散射、激光诱导白炽光、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多种先进的光学诊断技术,可对煤粉单颗粒、颗粒流的着火延迟、脱挥发分、挥发分燃烧、着火模式、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氧浓度、气氛)、富氧燃烧、水-氧燃烧、煤中碱金属释放等多方面关键问题进行光学诊断研究,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采用OH-PLIF和三色高温计对热解半焦和神华烟煤混合燃料共燃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综合考虑着火延迟和混合物的燃尽率,热解半焦的最佳掺混比为20%,为热解半焦的实际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同时采用500 Hz、5 k Hz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OH-PLIF技术探究煤粉颗粒流中单颗粒挥发分燃烧的发展过程和挥发分着火的时序演变过程,通过二者的结合获得煤粉颗粒流从着火到挥发分燃烧的时间特性。采用OH-PLIF技术对烟煤和褐煤煤粉颗粒流燃烧火焰的脱挥发分和挥发分燃烧行为进行探究,提出采用OH信号径向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探究火焰稳定性的方法。相同燃烧条件下,烟煤煤粉颗粒流燃烧的稳定性高于褐煤。基于OH-PLIF和CH*化学发光诊断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探究煤粉颗粒流中颗粒挥发分燃烧振荡特性分析方法——动态模态分解方法(DMD)。随着氧浓度的增加,挥发分火焰振荡增强。颗粒的聚集可能导致煤粉挥发分燃烧的低频振荡。相反,单独或分离的颗粒燃烧会产生较大的振荡频率。但目前取得的成果还不够完善,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煤粉燃烧的光学诊断试验研究,对污染物NOx的生成及排放、新型水氧燃烧技术中水蒸气作用机理等方面深入探索,开发出新型清洁煤燃烧技术,为我国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6.
全封闭设备舱对隧道内160 km/h地铁气动声源影响#b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铁列车速度提升至160 km/h,隧道环境下地铁列车表面气动激励显著增强。应用大涡模拟对隧道内160 km/h 地铁列车脉动流场结构和表面气动噪声源进行数值仿真,定量评估全封闭设备舱设计对地铁列车气动声学性能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全封闭设备舱设计能够疏导车底气流,使车底气流更多集中在转向架舱两侧溢出,同时引起车下主要涡结构尺度增大。对应的,列车整车车体气动噪声源能量减小约2.9 %;其中头车、中车1 分别增大5.7 %和9.4 %,中车2 和尾车分别减小4.2 %和13.8 %,各节车体声源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列车高频声源能量减小,整车800 Hz峰值频谱能量减小约4.0 %。研究成果将为160 km/h地铁列车气动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针对燃烧器采用四角切圆矩形炉膛布置方式的某燃用烟煤220 t/h锅炉,在主燃烧区域通过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在三次风上层加装高位燃尽风喷口(SOFA),采取燃料水平分级与空气垂直分级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水平。研究了SOFA对锅炉NOx排放和飞灰可燃物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合理的燃尽风布置,煤粉由上层一次风喷口至OFA喷口间的流动时间保持在0.32 s左右时,采用合理的二次风配风调节方式,主燃烧器区域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在0.85时,机组NOx排放量可降低到450 mg/m3以下。同时,对飞灰含碳量影响较小,保持在1.6%~2%之间,有效避免了过热器超温问题。  相似文献   
98.
采用PDA测量系统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垂直浓淡煤粉燃烧方式下炉内湍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一次风射流由于与上游横向射流的相互作用,在背火侧形成尾迹涡,在向火侧形成剪切涡。  相似文献   
99.
装设SCR脱硝装置对锅炉岛设计的影响及对预留方案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锐  赵敏 《中国电力》2005,38(3):85-88
2004年1月1日起火电厂建设开始执行新版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NO2排放的限制更加严格.并要求“第3时段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烟气脱硝装置空间”。针对新建大容量火电机组如何预留烟气脱硝装置空间的问题,概述目前国内外烟气脱硝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采用SCR烟气脱硝装置后对锅炉岛的总体布置、锅炉钢结构、炉膛承压设计、空气颈热器性能和设计及对引风机风压等的影响;对于如何预留装设SCR脱硝装置的条件、预留到何种程度等提出建议:对SCR反应器布置空间预留.空气预热器的改造预留、引风机改造等提出了多个方案,设计时结合各火电工程的建设特点,选择合理预留SCR装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更好地了解层燃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过程,建立了垃圾焚烧层燃炉固定床热态试验台.对焚烧过程中固定床内温度、气氛浓度、床层重量和料层高度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而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床层产生的气体成分随一次风温的变化;针对NO研究有害气氛的影响因素和生成规律.通过试验研究,更好地了解层燃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过程,试验结果为垃圾焚烧炉的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