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邢钢一步法(脱磷站+60 t AOD +60 t LF)生产0Crl3C不锈钢过程中将AOD单渣操作改为双渣操作,以期降低脱碳期石灰加入量,并釆用一次还原后补加石灰,来保证终渣质量,降低不锈钢整体冶炼成本。试验得出:AOD单渣变双渣操作后对于碳含量要求严格的低碳0Crl3C钢,后续炉渣变化对增碳产生的影响较小,并且前期渣量明显减少, 石灰、萤石及硅铁每炉分别少用1.003 ~ 1.387 t、0.332 ~ 0.411t及0.106 ~ 0.177t,吨钢成本 下降 37.48 -44.48 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液晶屏的使用越来越广泛,TFT-LCD真彩液晶屏由于其良好的视觉效果,简便的控制方法在液晶屏使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空间,但是目前常用的TFT-LCD液晶屏主控芯片主要是单片机、STM32等,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的研发需求,本文主要研究了FPGA驱动TFT-LCD液晶屏的方法,使用80并口控制芯片操作完成复杂的屏幕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生产控制的分析及研究,发现铁水经过 AOD 炉脱锰可满足导电纯铁对低锰铁水的需要;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转炉终点碳含量越低,RH 炉脱碳效果越好。理论分析发现:转炉较低的碳氧积水平有利于终点 C含量的降低;较低的转炉终点温度、避免补吹和良好底吹效果,可保持较低碳氧积水平。利用正规溶液模型计算了碳-铁的选择性氧化临界碳含量范围,并考虑连铸工艺可浇性,控制转炉终点 C 含量,降低中包铝损及二次氧化。分析结果显示,邢钢转炉生产纯铁钢种理想的终点碳质量分数应控制在0·036%~0·045%。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有效保护环境,对广东坪石发电厂粉煤灰的粒度特性和未燃碳的粒级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未燃碳粒的表面疏水性,基于此进行浮选脱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粉煤灰粒度极细,<0.074 mm粒级产率约为89.81%,未燃碳粒接触角仅为21°,可浮性差;当柴油用量为10 kg/t、仲辛醇用量为3.5 kg/t时,浮选尾煤产率为73.85%,烧失量为4.89%,浮选精煤产率为26.15%,灰分为45.45%,发热量为14.34 kJ/kg,综合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杏花选煤厂目前工艺系统不能满足煤质及市场需求,提出利用重介系统代替原来的跳汰系统。采用大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原煤,适应了原煤煤质变化及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了精煤产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Smith预估结构的基础上,用Gp(0)代替了原来的Gp(s),从而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形成一种改进的预估控制器,针对实际对象和预估模型的各个参数的失配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实例仿真,从改进前后系统根轨迹的对比以及仿真实验可以看出,改进的Smith预估器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参数易整定,且控制器质优于传统的Smith预估器,易于在实际的数字控制器或DCS中实现,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图8,表1,参7。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Smith预估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献[2]中提出的自适应Smith预估控制方法中,经过仿真发现,当实际对象增益比估计模型增益大的时候,系统响应很慢,消除稳态误差的时间很长,经过深入分析和揭示问题的实质后,提出了另一种自适应律,该方法在没有影响原来控制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 LEICA光学显微镜对某热轧盘条晶粒在放大 100倍数下进行观察。采用金相图像分析软件中截点法对平均截距进行了测量。对测量过程中的每个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每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根据不确定度传播规律求出晶粒度的合成不确定度,最终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杏花选煤厂目前工艺系统不能满足煤质及市场需求,提出利用重介系统代替原来的跳汰系统。采用大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原煤,适应了原煤煤质变化及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了精煤产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时滞过程控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论述了时滞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从最早的Smith预估控制到新近发展的各种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它们的融合,指出时滞系统的控制仍然是控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基于无参数模型的时滞过程控制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可以认为,智能控制技术和传统的滞后控制方法的结合对时滞过程的控制是有效的,可望在工业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