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8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49篇 |
金属工艺 | 49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32篇 |
矿业工程 | 6篇 |
能源动力 | 8篇 |
轻工业 | 42篇 |
水利工程 | 4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无线电 | 2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篇 |
冶金工业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333.
热处理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热处理计算机模拟是热处理智能化的基础。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和界面条件突变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几种复杂形状零件在复杂的淬火操作过程中温度场、相变、应力和应变的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将气体渗碳的计算机模拟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智能型密封多用炉自动生产线,已处理渗碳件3 000炉次以上,全部合格。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渗碳和渗氮零件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减少热处理变形,缩短渗碳时间。建议将机械产品的CAD、选材与热处理的CAE和产品可靠性的动力评估技术相结合,进行高可靠而又无冗余的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334.
在有机晶体中,研究载流子的迁移率是十分重要的,而影响载流子迁移率的两个主要参数是分子的转移积分和分子重组能。通过采用二聚体能级分裂方法和科普斯曼定理,研究转移积分对载流子传输的影响,得到了并五苯二聚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转移积分。主要计算了两种情况,一个是共面二聚体的转移积分随距离变化的函数关系;另一个是共面二聚体中的一个分子绕垂直于并五苯分子平面旋转一个角度,得到转移积分随这个转角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35.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夹心式压电换能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解析法在压电换能器设计中存在适用范围窄、计算繁琐以及结果不精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Comsol的换能器优化设计。为得到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初步尺寸,笔者基于一维细棒振动和Mason等效电路理论得到了换能器的频率方程和前后振速比公式;结合实际工况选定材料后利用1st Opt对前盖板的隐函数进行求解,设计了换能器的结构参数;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压电耦合模块对设计的换能器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得到了换能器的特征频率、相应振型以及正反谐振频率、基频频率和最高电导值,从而获得了换能器的节面高度、品质因数以及动态电阻等参数。模拟结果得出换能器相应参数与设计值有一定误差,可利用Comsol优化模块对前后盖板尺寸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换能器频率与设计值误差为0.067%,且节面位于陶瓷晶堆中间位置。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换能器的使用性能和缩短研制周期,对压电换能器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36.
以Y-TiOPc为电荷产生材料并与电荷传输材料(包括电子传输材料与孔穴传输材料),共混于成膜树脂中制成三级分单层结构的有机光导体,系统考察研究了该有机光导体的静电照相性能,及各组分对有机光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TiOPc为电荷产生材料所制作的有机光导体在820nm处的正负半衰曝光量分别为(+)O.28μJ/cm2和(一)0.22μJ/cm2,表现出极高的感光度、良好的双极性静电照相性;正负表面充电饱和电位一般都在600V以上;平均暗衰速度在10V/s~50V/s。 相似文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