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89篇
机械仪表   7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8 毫秒
91.
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了影响双流浇注连续铸造制备铝合金梯度材料的因素,分析了确定浇注温度、铸造速度、内浇包的导流管设计等关键工艺参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控制上述参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确保铝合金获得所期望的梯度分布。并以2024/3003合金的制备为例,提供了一些操作可行的参数,这些工作将为双流浇注连续铸造制备铝合金梯度材料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2.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微量V对重力铸造Al-5.0Cu-0.4Mn-0.1Ti-0.1RE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25%的V,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均达到峰值,这是由于V在合金中的细晶强化作用;当V含量达到0.35%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原因在于过量的V在合金中积聚生成粗大的块状Al_(10)V相,在拉伸过程中Al_(10)V相发生严重断裂,使得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93.
The effect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evolu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 were studied on plates made from a cylindrical ingot of AISi/AI aluminum composite. This ingot was produced by double-stream-pouring continuous casting(DSPC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layers, i.e. the external pure aluminum, internal AI-Si alloy and the transition gradient layer, are maintained after compression as well as rolling processing. With the decrease in thickness of the gradient composite plate, the fluctuation of micro-hardness in transition layer in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applied forc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 simplified lamination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qualitatively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applied force. However, the model is invalid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micro-hardness in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applied force.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variation in this direction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deformation of a(Al) matrix incorporated the dissolution and spheroidization of eutectic silicon phase.  相似文献   
94.
采用双流浇注连续铸造技术制备了7075/6009铝合金铸件,重点研究了外浇包熔体温度对该复合材料铸锭的组织及铸锭横截面上成分和硬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外浇包熔体温度从720℃上升到760℃时,铸锭外层合金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4.3%,铸锭内层合金的平均二次枝晶间距由约15μm增加到20μm,铸锭外层合金的平均二次枝晶间距由约80μm增大到100μm,铸件内层合金和外层合金的硬度分别降低了8.5%和9.3%.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控制梯度复合铸锭横截面上的内层组织分布,通过改变内熔体浇口在结晶器中心线上的不同位置,采用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技术制备内层合金宽度不同的7075/6009梯度复合铸锭,分析不同内层合金宽度的铸锭横截面上的宏观组织、硬度分布及其微观组织的二次枝晶间距,探讨内熔体浇口位置对双流浇注半连续铸造技术的内熔体形成液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内熔体浇口探入结晶器深度的加大,铸锭横截面的内层合金组织的宽度逐渐加大,洛氏硬度始降点逐渐外移,铸锭横截面的Zn含量始降点也逐渐外移,半径为10 mm处的二次枝晶间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6.
高镍含量的Cu-Ni-Al合金由于具有优异的高温耐磨特性,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制造具有耐腐蚀、高温耐磨、高导热性能的关键零部件。本工作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一种复杂合金化的高温耐磨铜合金。重点分析了不同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常用耐磨铝青铜合金QAl10-4-4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浇注温度显著影响铸件横截面上的等轴晶比例,为了使铸件获得全部的等轴晶,浇注温度必须控制在1250℃左右。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810MPa,500℃下的高温抗拉强度为435MPa,分别比QAl10-4-4合金提高了14%和110%。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Al-5.0Cu-0.4Mn-0.1Ti-0.1RE-0.25V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挤压压力为0,50,100 MPa时的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方法试验采用拉伸性能测试、宏观腐蚀、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提高挤压压力能明显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挤压压力为100 MPa时的合金相对于50MPa时的合金,不论是晶粒细化程度还是力学性能提升效果均不明显;V在合金中的溶解度较低,在合金中积聚生成的微米级初生Al10V在拉伸过程中部分发生断裂,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不利。结论当挤压力为50 MPa时,合金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8.
温压工艺----制备高密度粉末冶金零件的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制备高密度、高强度复杂粉末冶金零件的新技术-温压工艺,论述了温压工艺的致密化机理,讨论了聚合物的加入方式和选取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温压工艺的研究发展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将压力场和超声场复合作用于铝合金的凝固过程,并对比分析无外场、单一外场(压力场、超声场)和复合场的作用效果。采用定量金相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压力场、超声场以及压力和超声复合场作用下Al-5.0Cu-1.0Fe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分别施加50 MPa压力场和800 W超声场均能减少α(Al)二次枝晶间距,细化并分散富铁相和θ(Al_2Cu)相,同时改变富铁相的形貌,使针状的Al_7Cu_2Fe相转变成汉字状的富铁相Al_6(Cu Fe);同时复合场比单一外场能更大程度地细化α(Al)二次枝晶间距、富铁相和θ(Al_2Cu)相;单独施加压力50 MPa比单独施加800 W的超声更能够有效减少缩松,但同时施加压力和超声时效果最佳;同时施加压力和超声场时可获得最高的α(Al)基体显微硬度。对复合场的作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这是超声场的空化效应以及声流效应和压力场的压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合金元素对Al—Cu合金热裂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寻求一种低热裂倾向的高强韧造铝合金材料,研究了Cu,Zr和V3种元素对Al-Cu合金热裂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V明显降低材料的热裂倾向;Zr含量低时轻微增大合金的热裂倾向,含量高时强烈增大热裂倾向,在4.5%-5.5%范围内Cu增大热裂倾向,Zr和V对合金热裂倾向的不同影响在于V主要存在于晶内,而Zr则部分存在于晶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