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6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1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0篇 |
综合类 | 220篇 |
化学工业 | 427篇 |
金属工艺 | 271篇 |
机械仪表 | 236篇 |
建筑科学 | 273篇 |
矿业工程 | 115篇 |
能源动力 | 63篇 |
轻工业 | 339篇 |
水利工程 | 66篇 |
石油天然气 | 101篇 |
武器工业 | 14篇 |
无线电 | 27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2篇 |
冶金工业 | 156篇 |
原子能技术 | 23篇 |
自动化技术 | 5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44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94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42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9篇 |
1974年 | 8篇 |
196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筛选适于鲜食大豆采后贮藏保鲜的自发气调保鲜包装材料,研究微孔膜和不同厚度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包装对鲜食大豆在冷藏(0.0±0.2) ℃期间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微孔膜相比,PE膜包装对鲜食大豆具有更好的自发气调保鲜效果,O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16%~17.5%,CO2体积分数平衡值为4.3%~5.8%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延缓腐烂进程,降低质量损失率,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保持鲜食大豆的水分和色泽。采用0.03 mm和0.05 mm PE膜包装的鲜食大豆无腐烂保鲜期达50 d,鲜食大豆腐烂率比微孔膜包装降低11%。综合来看,0.03 mm PE膜包装鲜食大豆的保鲜效果最好,适合于鲜食大豆贮藏流通过程中的保鲜。 相似文献
82.
83.
以玉米皮为原料,采用猴头菌固态发酵的方式生物改性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猴头菌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接种量8%、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7 d,该条件下实测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8.39±0.14)g/100 g。通过研究发酵前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吸附特性发现,发酵后玉米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和胆酸盐吸附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4.
超声技术抑制微生物生物膜污染: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在肉及肉制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微生物生物膜污染所造成的疾病爆发会导致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生。为抑制生物膜污染,食品工业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热处理、添加化学杀菌剂等传统方法。但是热处理会导致肉及肉制品等食品的营养物质流失,并破坏产品的质构、风味特性,而化学杀菌剂的添加不符合当前安全健康的消费理念。此外,生物膜特有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赋予其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因而对大多数化学杀菌剂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抑制生物膜手段是目前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超声技术作为一种非热处理方法用于抑制生物膜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传统的杀菌技术相比,超声技术不仅具有操作简便、节约能源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等特点,并且在保持食品感官、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生物膜形成的机制、代谢过程及影响因素,并且对超声技术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超声技术抑制微生物生物膜污染机制及影响因素,最后讨论了超声技术在肉及肉制品中的应用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85.
86.
采用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提取3种红枣白兰地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对红枣白兰地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测得76种气味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醇类、萜类和芳香化合物。从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总峰面积上看,A#行唐白兰地明显高于B#金相府和C#董家红枣白兰地。气相色谱-嗅闻(GC-O)结果表明,红枣白兰地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1,1-二乙氧基-2-丙酮、壬酸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苯丙酸乙酯。其中,月桂酸乙酯、苯丙酸乙酯能赋予白兰地红枣的香味,形成此酒的特色。综上所述,从酒的组成和气味评分考虑,A#行唐酒业的香气成分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87.
荧光光度法测定卷烟烟气中3,4-苯并[α]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改进了荧光光度法测定卷烟烟气中3,4-苯并[α]芘(B[α]P)的方法。烟气焦油中稠环芳烃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5+5)混合液振荡提取,用咖啡因分离出稠环芳烃,纸层析分离3,4-苯并[α]芘,于激发波长383nm,发射波长405nm条件下,在发射波长400-410nm,测得400、405和410nm处苯并[α]芘的相对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苯并[α]芘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2.5%,RSD为7.20%。运用本法对几种不同透气度盘纸卷制的卷烟气中的苯并[α]芘含量进行测定,获得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白黄链霉菌TD-1菌株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双皿对扣法测定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VOCs对灰霉孢菌菌丝体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VOC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5 d后,6.0 g TD-1菌株麦麸培养物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为66.67%,灰霉孢菌的产孢量(3.9×106个/cm2)较空白组(5.9×107个/cm2)显著降低(p0.01),且菌丝形态异常、表面粗糙,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强。TD-1菌株VOCs由63种组分组成,其中2-甲基异冰片(13.52%)和1,4-二甲基金刚烷(14.08%)的相对含量较高。白黄链霉菌TD-1菌株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将其开发成生物熏蒸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烤烟中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四川、河南、重庆4个烟区云烟85、K326和红大3个品种的B2L、C2L、X2L等级烟叶为材料,采用GC法测定了169个烤烟烟叶样品中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品种、等级和部位烤烟烟叶的多元有机酸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同一地区、K326和云烟85的相同等级烤烟烟叶中草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红大和云烟85的苹果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红大的草酸和柠檬酸含量均高于云烟85;②不同地区、相同品种和等级的烤烟叶中,草酸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苹果酸、柠檬酸含量差异显著,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河南重庆云南和四川;③同一地区和品种、不同部位的烤烟叶中,草酸含量均为上部明显高于中部和下部,而中部和下部相当;苹果酸含量在3个部位均有较大差别,依次为:上部中部下部;柠檬酸含量下部最高,中部与上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与多元酸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210种烤烟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与多元酸之间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水溶性总糖、还原糖与多元酸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石油醚提取物总量与多元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含氮类物质、pH、氯和钾等其它化学成分与部分多元酸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2)水溶性总糖、还原糖、石油醚提取物总量与多元酸典型相关关系中,有2对典型方程达1%极显著水平,有1对达到5%的显著水平;含氮物质、pH与多元酸的4对典型相关方程中,有3对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1对达到5%的显著水平;氯、钾与多元酸的第一典型相关方程也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