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篇 |
综合类 | 11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金属工艺 | 39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2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1篇 |
冶金工业 | 32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铸铁激光表面改性的组织与性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硬化层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特征,讨论了组织对硬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激光表面熔融处理后,球墨铸铁熔化层组织为先共晶奥氏体(快冷后转变为M+AR)+莱氏体,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灰口铸铁的熔化层组织为细小树枝(M+AR)+弥散分布的树枝间层片状变态莱氏体(M+AR+Fe3C)的变态亚共晶白口组织,相变层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片状石墨在相变区,球状石墨周围的组织较复杂,靠近熔化层处的石墨球周围出现双壳层组织,由一层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包围,再围以莱氏体或先共晶奥氏体+莱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2.
33.
甘蔗渣模压包装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蔗渣模压制品的特性与质量的关系,分析了胶量、热压温度、时间和压力对于模压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蔗渣模压制品工艺做了系统研究,确定了模压制品的较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铌对高强抗震钢筋生产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通过热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无铌碳素钢筋及铌微合金化钢筋(铌质量分数为0.03%)形变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组织和相变规律,获得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添加0.03%铌使试验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有明显变化。从连续冷却曲线(CCT)可看出,添加铌后,发生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相变的冷却速度范围减小,铁素体、珠光体转变温度降低;贝氏体相变的冷却速度区间整体右移。添加铌能细化组织,各冷却速度下含铌钢的硬度均大于无铌钢。利用TEM对不同冷却速度下含铌钢中析出相进行观察,发现Nb(C,N)弥散分布于钢中,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析出的Nb(C,N)逐渐减少,析出相尺寸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2 ℃/s冷却速度冷却得到的析出相尺寸细小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35.
36.
为了探究03Cr18NiMoN节镍双相不锈钢高温轧制变形机制和组织演变规律,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8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变形量为50%条件下对其进行高温压缩研究。流变应力曲线在950~1 150℃的较高变形温度和0.01~0.1 s~(-1)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呈现出明显动态再结晶特征。变形初期,试验钢的加工硬化率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不利于动态再结晶软化。组织分析表明,随变形温度升高至1 050℃和应变速率降低,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更加充分,晶粒细化程度明显提高,而1 150℃高变形温度使奥氏体再结晶晶粒粗化。在950℃、0.01~1 s~(-1)的变形条件下,铁素体动态回复逐渐加强。热变形激活能Q=549.7 kJ/mol,高于2 205双相不锈钢(451 kJ/mol),表观应力指数n=6.079,表明其变形机制主要以体扩散引起的位错低温攀移为主。热加工图分析表明,失稳区域随应变量增加逐渐增大,结合流变应力曲线和显微组织分析,确定最佳加工区域为950~1 050℃的变形温度和0.01~0.018 s~(-1)的应变速率,且功率耗散因子处于较高(0.36~0.50)水平。此外,基于Z参数建立了试验钢的峰值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37.
采用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预备热处理对AMS 6308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80 ℃以下正火,随着温度的提高,M6C碳化物逐渐溶解,晶粒细小,淬火后马氏体板条均匀细小,碳化物呈球状或椭球状弥散分布在板条界和晶界上,碳化物体积分数和位错密度较高,强度和冲击值逐渐增加。980 ℃以上正火,M6C碳化物溶解增多,晶粒开始长大,淬火后马氏体板条束尺寸也长大,碳化物体积分数和位错密度下降,强度和冲击值降低。推荐的预备热处理制度:正火温度为980~1 010 ℃,回火温度为680~700 ℃,经性能热处理后,AMS 6308钢体现出良好的强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高温回火工艺对USS122G超高强度不锈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钢中的奥氏体体积分数及第二相数量呈减少趋势,680~700 ℃时第二相的平均尺寸约为65 nm,第二相强化效果减弱,此时硬度为36HRC~37HRC;700 ℃时第二相开始在晶界聚集,而温度高于720 ℃后,细小的第二相数量增加,第二相在晶界上形成了网状分布,硬度有增加趋势。钢的硬度变化主要受到第二相强化影响,综合高温回火对钢中奥氏体体积分数、第二相及硬度的影响,最终确定该钢的最佳高温回火温度为660~680 ℃。 相似文献
39.
40.
为了提高建筑用钢的屈服强度,优化轧制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实验室轧钢并结合室温、高温拉伸试验以及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4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的高强抗震耐火钢板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用耐火钢板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成。粗轧开轧温度较高时,试验用钢板的室温屈服强度和高温屈服强度都较高,粒状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也较多。开轧和开冷温度较高时,试验钢板的高温屈服强度可以满足建筑用耐火钢板的力学性能要求。随着开冷温度的提高,试验钢板的屈服强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是组织中铁素体晶粒尺寸较大,而且塑性较差。根据冲击试验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冲击温度的降低,试验钢板的断裂吸收功下降较多。析出相分析结果表明,析出相主要是(Nb,Ti)C和(Ti,Nb,Mo)C,析出相颗粒尺寸较大。 相似文献